【看新闻有想法之九十三】传讹那么积极,纠讹为什么懈怠
无所求
【新闻】新华社微信公众号12月16日
《澄清了!原来是个误会》
【想法】
误会的事情是这样的:
12月8日,广东东莞网约车司机艾先生车上的一名婴儿突发疾病,艾先生连闯三个红灯紧急救人。事后,艾先生联系乘客,希望乘客作证以撤销罚单时,“乘客”却称“跟我没关系”。此事引起广泛热议,乘客被指“冷血”。
如此冷血,网友大众当然出离愤怒,口诛笔伐汹涌如潮。各路媒体、自媒体积极转发信息,大V大咖们大做文章。
12月14日晚,当事乘客桂先生报警,称自己是网络视频中的当事人,但他并没有接到任何网约车司机寻求帮助的电话和信息,警方随即介入调查。
经过警方调查,12月8日当天,艾先生将乘客送到医院后,乘客立即将孩子送医治疗,未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艾先生因需要处理违章,只能向医护人员描述送医时的情况,以找到当时的乘客,医院正好有情况相近的病人,而因疫情防控需要,外人不能进入病房,因此护士将病人家属的联系方式转交给了艾先生。
经过警方核实,医院当时给艾先生的联系方式并非当事乘客的,而是与当事乘客同时段入院、且情况相似的其他病人的联系方式,导致艾先生在请对方帮忙的过程中出现误解。
误解发生之后,各家媒体都热心转发,普天之下都知道了。
然而误解澄清了之后,笔者只发现新华社对此信息进行了报道转发。其他媒体是否转发,我不知道,就是网上搜不到。
我感觉,大多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负面消息是很积极的,可是发现是传讹,纠讹就不那么积极了。
这是为什么?
我认为,一是因为大众喜爱追逐负面新闻,正面新闻没有负面新闻刺激,二是媒体缺乏足够的责任感和担当,陷入流量经济,逃离道义责任。
作为读者和流量分子,我们应当有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