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释放“苏南模式”新动能 绘就生态文明新武进
勇立时代潮头,将改革作为驱动力与引擎力,致力创新突破,这是武进的产业发展“基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武进乡镇工业蓬勃兴起,“苏南模式”破土拔节,成为“苏南五虎”之一。
释放“苏南模式”新动能
在这个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重要关口,武进积极进行动力变革与效率变革,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致力让发展的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结构更优。近年来,在“强磁场”、优环境的吸引下,一大批先进产业进驻武进。超200亿元的瑞声科技小镇、超100亿元的铁牛集团汽车核心系统、超50亿元的车和家二期、超30亿元的星源锂电池隔膜、凯迪电器、中常科技高端摄像模组和新恒东薄膜等重大项目成功落户,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源源新动能。全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超16万户,平均每3户家庭就有一个老板,规上工业企业超1600家、上市企业30家;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47家、世界500强企业已在武进投资项目29个。
站在新历史起点上,武进立志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创新发展:精心建设三大开发区和各类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上市挂牌、并购重组,大力推动本土企业“走出去”,打造以“创新+资本+开放”为主要特征的“苏南模式转型升级试验区”。全区新增协议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50个、招引培育区域性总部企业5个,总投资超30亿元或3亿美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特别是总投资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重特大项目取得新突破。
绘就生态文明新武进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治理,太湖水质已好于1997年以前,太湖相当于“年轻”10岁以上;同一时间,花木之乡嘉泽镇的“候鸟王国”里,50多种鸟类总数已超过10万只。
生态文明,千年大计。坚持生态引领,让绿色成为底色,努力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进的发展新路,这是武进一直以来的孜孜追求。全区做好加减法。加法,就是在产业结构上注重发展绿色低碳循环新兴产业,注重通过技术改造来提升传统产业。近年来,武进区委、区政府密集出台40多个关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文件,把“绿色政绩观”作为干部的考量,把“绿色执政力”作为提升的重点,对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考核分值超过了GDP考核分值。减法,就是减少污染的存量,淘汰落后产能。通过绿色发展,让百姓能够享受到更多的绿色福利。近年来,武进大力推进“散乱污”企业(作坊)集中整治,累计停产285家、半数以上的化工、印染、电镀企业。
滆湖是苏南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湖泊,近年来退田还湖3.9平方公里,清淤10平方公里,疏浚河道13.6公里,水质明显改善,14公里岸线滨湖景观魅力显现。滆湖的生态优势,成为吸引苏澳合作园区落户的关键。近年来,武进补足生态文明短板,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先后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国际花园城市”、“全国十佳节约型中小城市”第一名、中国首个“人居实验城市”、全国首个“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