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人谈苏东坡【6】
苏东坡与红烧肉
作家 奚建伟
有道江南名菜大家熟悉,也很喜欢吃,就是赫赫有名的东坡肉,其实就是把肉切成小方块,然后进行红烧,红烧肉而已。相传是苏东坡发明的,肯定不是第一次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应该是隔了16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州做知州时发明。
插个题外话,本来我想收集材料,写东坡和常州的故事,感觉写的人太多了,我似乎没有这个必要多此一举。很多年前,我曾根据苏轼诗集写了篇文章,参加本市苏轼研究会征文,可这篇文章在文档中找不到了。苏轼是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也是至情至性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很接地气,到哪儿都有许多朋友很多粉丝,从被贬谪黄州到来杭州做几个月通判,再到后来来做杭州知州他一方面乐观面对各种考验,一方面又有责任感喜欢为老百姓办点实事,因而博得大家拥戴。
杭州这个城市容易遭到水涝,因为西湖排流不畅,苏东坡第一次来做通判,就了解考察过这个情况,准备对西湖进行疏浚,在一个名叫六井口的地方下手,这里是全局畅通的关键。工程才开始动手,1070年,也就是苏东坡来杭州工作次年,就被调离了杭州,所以就耽搁下来。
1086年,苏东坡再度来杭州做官,已经是54岁的壮年人,他来杭州那年,老天爷好像为了给他考试,先是水涝,跟着旱灾,他就再一次提出要疏浚西湖,完成16年之前未竟的夙愿。当时的西湖面积大量缩小,到处是淤塞,形成了许许多多杂草滩涂,几乎频临湮灭,非但对万顷良田起不到调节作用,相反在整个生态中变成了毒瘤,鱼虾遁迹不说,维持主要经济来源的酿酒业由于得不到西湖水的供给,也将难以为继了。
所以苏东坡下定决心,对西湖进行了疏浚,并且对钱塘海口筑起堤坝,防止海水倒灌,让运河水顺利地与西湖交换,使得西湖汛期蓄水,枯水期倒供运河,起到调节器作用。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苏东坡兴修水利的功劳,把西湖长堤称之为苏堤。工程一完工,西湖顿时焕然一新,感受到好处的杭州富人高兴,就给苏知州送去很多猪肉答谢。我们还记得,苏东坡有句名言,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它一方面表达,东坡爱竹子的热情颇高,同时也说明猪肉不容易吃到,吃肉在当时是件大事。所以杭州人民送猪肉,等于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奉献。
苏东坡得了许多猪肉,他不是一人独享,叫人切成块做红烧肉,做了许多许多,然后端去给老百姓分享。有人说,东坡肉是苏东坡亲自发明,他作为一个知州,有许多公务要办理,哪有时间下厨房琢磨肉的烧法,更靠谱的说法应该是他跟厨子提了点建议,由厨子来掌勺才对。许多杭州人分了肉吃,自然大家要互传喜讯,估计本来是说“苏东坡送的肉”,传来传去,就变成“东坡肉”的说法了。它首先是知州的关怀,所以不管味道如何,大家肯定要夸上一番,以表达对苏知州的感激。其次由于受众多,就形成口耳相传的广告效应,就如现在看书画先问名头,几乎不怎么评判作品怎样,东坡的肉,当然是最好吃的。
此菜名气一大,就有人仿造,假借其名发财。当时杭州的许多饭馆就是这样,到处头道招牌菜挂出东坡肉的名号,于是一时间杭州城内到处都是东坡肉,自然传到汴梁京都里,皇帝却不清楚这是哪门子花头,就派了个御史来杭州暗访。这些御史台的人,都不是啥好鸟,东坡当初在乌台案吃了大亏,乌台就是御史台别称。
御史到杭州各大饭店转一圈,见头牌菜几乎都是东坡肉,他也不去问问由来,就开动脑门,对皇帝汇报说,苏东坡在杭州干了不少坏事,老百姓恨透他。皇帝问,此话怎讲?他说,到处都要吃他的肉,十个饭店,倒有八九个有东坡肉吃,陛下是不是大家恨得要吃他的肉,不然不解恨吧。皇帝一听有道理,就又开始动起了贬谪东坡的念头。
虽说关于东坡肉的故事,来自于民间传说,但不难从中看出两个问题:第一,只要你为官为民,就一定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自古天下一理。第二,官声太好的人,容易遭受妒忌和猜忌,皇帝经常靠不住,皇帝身边吹毛求疵的人多,凭良心做事的人少,身处这样的封建政治环境好官常常吃冤枉。其实从东坡肉传到现在人们依然在用这个名字,还很好说明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有多强大,不因时光流逝千百年而消散,说到底,后人是用这样一种方式快乐地纪念这位有趣的历史人物,要他永远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