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大保护成果 展示常州段风采
常州拥有18公里的长江岸线,面对历史上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市委、市政府于2017年认真编制《长江经济带(常州沿江地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规划(2018~2035年)》,加快推进沿江化工企业关停、长江岸线违规利用项目整治、自然岸线生态修复等整改工作,在沿主江堤区域内全面建设生态廊道,构筑更多自然景观、滨水绿带。 最近,市委、市政府强调,全市上下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我市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让长江常州段向世人展现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风采。为了巩固大保护成果,提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建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合作平台。
以市政府为主导,企业、行业和产业组织共同参与长江经济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合作平台,加强对大气、水、土壤污染协作防治。建立可行的生态保护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建立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等制度,建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市场化机制,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环境,推动长江流域绿色生态、循环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二、合力推动现有产能改造提升、有序转移。
在“十四五”规划中突出五年环境保护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等重大规划,优化调整沿江高风险行业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从区域规划层面降低工业污染物对大气、水、土壤等敏感环境、脆弱生态系统以及居民群体的生态安全风险。加强循环高效生态农业环保技术研发,重点研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广已有的有机肥生产和氨挥发回收等环保技术,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
三、合力建设突发环境污染联防联控预警体系。
我市沿江化工企业大多已经搬迁,但不排除其他行业、产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如不引起各级重视,仍有可能造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损失。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环境污染监控预警体系,提高区域突发性污染事故的防控和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环境质量大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实现环境质量数据储存和动态管理,并为环境管理与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提高环境污染的管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