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寺素斋不错,讲清凉寺和苏轼的渊源有趣。当年苏大学士来胡宿家祠,同时是报恩寺,应邀在板壁上撰写诗文,大概写了几天所以写满了。书法一绝,诗歌一绝,在当时就是价值不菲的艺术品。东坡死在常州,却葬在河南郏县,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依然是个谜。有一点肯定,郏县的山是小峨眉,东坡嘱咐身后要葬那,是准叶落归根。
说东坡时,要说常州城到底在哪儿?市中心建筑工地,挖地基深入10米以下,这时候基本上挖出生土,没有见文化地层。一般5米之内有,最远是元代的,明清则占多数面积。如此判断,北宋时的常州城,还不一定在现在城市里头。有太湖文化研究会研究到,环太湖文化地层丰富,山坡上最早的有万年左右的东西,依次有崧泽、良渚、夏商周和春秋等,脉络比较清晰。因为认为季子那时候的常州,在太湖边上。符合古人逐水而居的习惯。湖与江之间的土地上,那时候几乎不存在人工开凿河流,无河水即无城镇。研究东坡时,先应确定彼时常州城在哪个位置,若现在的城池不见北宋文化层,则可以推断老城应该在南边。
当然此是学术范畴,咱们民间文化者该关注苏轼的传说,因为传说喜闻乐见,有利于普及推广,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我看重东坡肉传说,知道的人很多,又经常出现今天的餐桌,成为地方美食品牌,具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文化不是象牙塔,来自烟火气,还给市井生活。若曲高和寡,难以为大家了解接受,便永远止于文史,对现实价值起不到促进加码的作用。肖飞认为东坡肉发明于武进,东坡从武进带到杭州。普遍说法则是东坡做杭州知州的时候,治理西湖成功,为当地老百姓拥戴,纷纷送他猪肉表示谢忱,他叫厨师切块烧红烧肉,分发给许多老百姓共享。但那时开始不叫东坡肉,而是说东坡送来的肉,后来传来传去就叫成东坡肉了。
饭店喜欢冒用别人的名头,招牌菜都叫东坡肉以招客点。皇帝派御史来杭州暗访,御史不喜欢东坡,东坡也恨透御史,乌台诗案就是御史们做的冤案,对头来调查怎么会客观反映,只管对皇帝说,苏东坡在杭州做了不少坏事,老百姓恨他恨得要吃他肉了。是啊,假如不问这肉是东坡送人,由民间以美谈传出,另一个理解便成立,东坡肉,东坡的肉,大家喜欢吃不就是要吃东坡的肉吗?老百姓喜欢的人,到上面往往忌惮,这个历史故事具有镜子的意义。
一说东坡喜欢常州,他说的理有是,此地多君子。这话肯定是早年刚来常州时说,但不等于晚年他依然坚持这种观点。朋友处久了,和夫妻处久一样难免产生龃龉,因爱生恨嘛。常州还有一句俚语,朋友朋友,不要成为蜒蚰。蜒蚰是谐音,嫌友故也。因爱生恨之后,朋友会变成仇敌,如果用这个来解释东坡为什么要归葬郏县的原因,倒是说得通了。苏轼是常州的名片内涵之最,要提取什么,从而促进现实问题的改变?这是研究他的关键点。其他都是现象和美好的想象,仅限于知道,知道就是书柜子。且须形成系统,以城池确定为基础,然后分几个重要的项目,切入细致的研究,配以考古和文献查考。这拿出去有强悍说服力,也可避免相互矛盾,穿凿附会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