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适合怀旧。空气中的桂花香,像一把打开记忆闸门的钥匙,把我带回到儿时的觅渡桥边,就在爷爷种的那棵大树下,小伙伴们不请自到,连爷爷奶奶的笑脸都那么明朗、那么亲切地出现了。
那些场景像一湖清泉,那条奔流的小河在潺潺流经……
挨着河住是幸福的,与水共生,与水相伴,绿色的河面上泛着细波,船只不多,小朋友们都喜爱在河边玩耍,猜着那些船儿从哪里来,又将驶向何处。
出生、生活在觅渡桥边,儿时的记忆中,每一份美好,也都与这河这桥有关。
清晨的风,带来清新,桥在太阳升起的方向,每当我往觅渡桥走去时,就感觉到自己被阳光轻柔柔地笼罩着,喜悦随着太阳升腾,我爱对着太阳唱歌微笑,感觉自己像是从灵魂的沉睡中醒来,河水,天然拥有着生命与活力,它像我们生命中的一湖清澈的泉水,细水长流着。
那些在河边看船、在桥洞里找月亮、河堤上躲猫猫、奔跑回家摔了跤,快速爬起来,看四周有没有人笑话的小时候啊,统统在这秋日的阳光中回来了。
在物质条件不很丰富的年代,有块泥地就能画画,有面白墙就可玩“木头人”游戏,那时候每家的大门都不常锁,小朋友们去各家串门,谁家有好菜,闻着香味我们端着饭碗去夹,老大的衣服小了,会被邻居家的娃穿去,然后再回到老二身上,谁家来走亲戚了,河岸边的人都知道,好邻居赛金宝就是说的那个时代的人。
我刚进觅渡桥小学时,恰逢妈妈生病住院,清晨,我坐河边树下吃早饭,邻居大姐帮我编辫子,每次都说:“你头发好多,辫子真粗呀。”阳光闪耀在河面上,抹淡了妈妈生病的忧伤。有时候早上实在来不及扎辫子,就带着梳子按时去学校,漂亮的班主任老师会在广播操后帮我绑辫子,还会很贴心安慰我。
要是没有觅渡桥小学,许多人已经不知道常州延陵路北曾经有一条内河,更是淡忘了河上曾有座桥,它就是著名的觅渡桥,桥北是觅渡桥小学。作家梁衡写过一本《觅渡》,它是本语言优美、意味隽永的散言集,书名就取自此桥。书中有一篇纪念瞿秋白的的文章,瞿先生也曾就读觅渡桥小学。为此,梁先生曾三临常州《觅渡,觅渡,渡在何处》,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的笔下也曾多次出现过这座桥,以及桥下流淌着的这条河。不知道现在的觅小可还有“秋白中队”和“秋白读书社”?
河边的黄昏也是最令人期盼的,爷爷会让我去早科坊里买麻糕,麻糕桶喷香的味道一弥漫,就令我在饥饿与满足之间摇晃,其实只需要半块麻糕就可以慰藉放学回来的疲惫;如果是夏天,我最爱在家门口眺望下班回家的奶奶,她的包里有一只包了厚布的搪瓷杯,杯子里常会变戏法似的拿出两根冰棍来,那是工厂里的福利,奶奶舍不得吃,总爱悄悄带回来给我们吃,这时候一起的玩伴总会很艳羡地看着。
太阳在河边起起落落,我们也在慢慢长大,坐在书桌边的时间多了,河边疯玩的时间少了,再后来突然来了一群人,把门口的河填了,修成防空洞了,觅渡桥随着河的消失被拆除了,依稀记得我也曾去防空洞里玩过,后来就慢慢习惯了河道变成马路,是巧合么?我的童年也随着河的消失而步入了少女时代。
家门口的河被填没以后,总爱跟着爸爸走过早科坊,去文亨桥看河,这时才知道家门口的那条河来自这条京杭大运河,曾经承载着中国水运的重任,也曾是“隋炀帝游山玩水”和“乾隆下江南”的通路。月亮常会调皮地躲进桥洞跟我捉迷藏。可惜随着城市建设的需要,也随着水路运输的变化,河道拓宽、改道把桥平移了九十度,文亨桥便弱化成一座城中景观桥,桥边建起了一座穿月楼,角度的变化,月亮再也钻不进桥洞了。“文亨穿月”也就终止于当年“少女情怀总是诗”的时代了。
当我把脚步踏到更广阔的天地时,常常在不同的地区和城市看到京杭大运河的婉转,河水静静地流淌,正如光阴的流逝。
如今,在四季轮回中唱起那首《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日,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