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重要讲话奠定中国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4+12”格局
非政协委员 安文
国家高规格举行了“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领导人亲临讲话,宣布了一系列重大利好,深圳、重庆和成都三大城市,最近连续获得政策利好,奠定了十四五、十五五中国区域发展和城市竞争“4+12”新格局。
一、4个未来改革开放力度最大的区域
上海、深圳、海南和雄安。
1、深圳拿到改革升格“尚方宝剑”
深圳获得的“综合改革试点”等利好,可概括为“三个首次一句话”:一是中央首次为一座城市量身订做了新时代改革总纲领;二是首次采取“实施方案+授权清单”滚动推进的全新方式授权改革;三是首次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地方在重要领域和关键改革环节上有更多的自主权。显然,深圳特区40岁生日获得的最大支持是一句话:扩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面授予深圳“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广东省宣布,在累计下放1480项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础上,按应放尽放、能放全放原则,年底前再下放一批省级权限;探索实施省级行政管理权限负面清单模式,赋予深圳更大的改革发展自主权。另一方面,授予深圳很多普通省级政府尚未拥有的管理权、改革权。如在土地方面,“探索解决规划调整、土地供应、收益分配、历史遗留用地问题,探索利用存量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的市场化机制,完善闲置土地使用权收回机制。深化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区域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说深圳正在成为中国“第4.5个直辖市”、“准直辖”未必准确,因为深圳获得的改革授权其实超过很多直辖市,用“升格”可能更准确一些。虽然深圳暂没有实现扩容、直辖,但政治地位、城市定位都获得了全面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
其实在2019年2月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定位还远没有今天高。当时把港、澳、穗、深定为大湾区中心城市,深圳定位明显低于港、穗。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穗是“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深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港是“国际大都会”,穗是“国际大都市”,深只是“国际化城市”。
深圳定位在2019年8月“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里获得全面提升,城市发展目标变成了“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而刚刚给深圳量身定做的27条改革措施和首批40项授权,在这个背景下出台了。
深圳地位提升的另一个重要证据是:一直以来对“深港合作”不冷不热的香港,开始主动起来:
2、上海还是老大哥
过去几年先后在上海设立科创板、进口博览会,给予临港新片区自由港政策,发布了以巩固上海地位为中心的新版“长三角规划”,给上海的定位非常高,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与香港并驾齐驱。
3、“千年大计”雄安新区
雄安新区是在较低发展基础上,加以政策强刺激发展的区域,是“千年大计”,未来定位直追深圳和浦东,目前到处都是吊塔和脚手架,正在大建设时期。
4、“战略大后方”成渝经济圈
几乎与深圳同时,10月16日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绝非偶然。会议稿说:当前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突出重庆、成都两个中心城市的协同带动,注重体现区域优势和特色,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之前分析过,在“国内大循环时代”,中西部的战略地位会全面提升,其中“成渝双城经济圈”堪称中国战略大后方。二战时期曾迁都重庆。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尚未恢复外交关系,曾划分“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下图),重点在“三线”地区13个省、区进行战备建设,成渝是“三线”的核心地带。
过去20年中国城市发展格局最重要变化就是成渝崛起。从投资看,成都和重庆位居第六和第七,甚至超过京、苏州、天津这样的沿海大城市。下图是过去3年固定资产投资,重庆达了5.6万亿元,全国第一;成都第三,近2.7万亿元。
可见,过去这些年国家对成渝经济圈一直“厚爱三分”,未来仍将如此。在中国经济重心进一步向长三角、大湾区汇聚过程中,华北除北京都在衰微,东北和西北更不用讲,而西南因美打压国际环境,重庆、成都可获得天量投资、转移支付,将方兴未艾。
4、改革开放政策制高点
海南是政策优惠力度最大区域,全岛建设自由贸易港,不仅对进口商品全面实施零关税,还全面给予企业和个人15%所得税率。换言之,海南全面采取了香港税率和开放力度,这是深圳、上海、雄安没有享受的政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彭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圳这一轮政策力度比海南“自贸岛”更大。说实话,深圳“大礼包”含金量非常高,但都要“跳起来”才拿得到的“改革红利”。而海南大多政策优惠很多是躺着享受的,如果说政策红利,当然是海南更大,全国无出其右,只是海南政策很难复制到全国而已。
二、“4+12”的城市新格局
“深圳升格”、“成渝画圈”、上海老大、千年雄安四个区域规划,都是为全国、尤其是12-15个重要城市开路,带动改革开放全面发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公布的12个重要城市是: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即: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引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以上海为中心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创新绿色发展;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为中心,引领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带动相关板块融合发展。这就是新时代国家区域发展的底牌,重点发展的片区是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长江中游、中原、关中平原等7个城市群(还有12个城市群是第二层次的)。在这7大比较重要的城市群里,12个城市是重中之重。其中9大国家中心城市全部上榜,另外三个是特殊的香港、澳门和深圳。
未来或许还会“晋升”南京、杭州等几个城市为国家中心城市,并带动相应的城市群升级。从大片区平衡角度看,沈阳成为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概率较大。此外就是济南、南京、杭州了。从片区平衡角度,我认为乌鲁木齐也应成为国家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