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从外地匆忙赶回参加首次试车的徐工,差一点儿都认不出我们了。当首根待加工的毛坯连杆,被起重机送上铣床工作台后,薛同学沉稳地按下了启动按钮,两侧圆盘状飞速旋转着的16把铣刀,按照着我们全新开发设计的工艺流程图进给,在不到2分钟的加工过程中,一根光亮整洁的全新连杆产品,被缓缓地送到了检测平台。经厂里检测工程师和仪表严格量测后,是完全达标的优质产品。
在旁一直蹩着气紧张地注视着生产全过程的徐工,徐徐地松了一口气,他悄悄地在我耳边说:“你们修改了原加工工艺流程图,对吗?”行家就是行家,我微微地点了点头,权作回答。然后,两人开怀大笑,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车间主任早已急不可待地吩咐:“再上一根……”不到4个小时,整整齐齐40根连杆新产品,就展现在大家面前,且没有发生一次打刀伤人事故,产量相当于改造前的整整一个星期,工效提高了30倍。全车间轰动了,一分厂轰动了,整个戚机厂轰动了……冲击波也迅速传到了当年的河海大学机械学院,并波及到了北京,时任水电部机械局的王沛文局长亲自带领了电视摄像组,来到了常州戚机厂技改现场,摄制了要在部内推广应用的科技教育短片。戚机厂杨厂长后对我院王副院长说:“今后你院来我厂搞毕业设计,我们欢迎!你们河海大学的毕业生,来我厂工作,我们更加欢迎!”回忆这陈年小事,敝人想说,这就是事业缘、师生情!(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