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引起大众关注的教育话题层出不穷,从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学校体育中考要逐年增加分值达到与语数外同分值水平,到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也将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在以孩子为核心的“1+6”金字塔式中国家庭结构模型里,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而近日山西长治将裸眼视力和体重考核结果纳入中考总成绩的消息,与云南省率先实行中考体育100分的事儿一样,都是以步步紧逼的姿态进行了“引爆”。
事实上,儿童、青少年等学生近视,是个“时代病”,这剂以考试为指挥棒的“药”,只能说是治标不治本。
有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世卫组织2018年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持续居世界第1位;国家卫健委今年6月5日发布《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白皮书调查显示,我们国家近视人口数字已经超过6亿,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3.6%,高中生为81%,大学生超过90%;教育部今年8月27日发布中小学生视力情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9省市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11.7%,与去年相比,小学生近视率增加最多,达15.2%……事实上,儿童、青少年近视已成为中国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
“10米外六亲不认,50米外雌雄不辨,100米外人畜不分……”常年深受近视之苦的笔者,在自家娃上学后就特别关注其视力情况,每一次检查视力都有“惊弓之鸟”之嫌。今年9月“靴子落地”,学校视力检测时发现右眼出现情况,当天就火速前往医院就诊,在眼科门诊处,是排着长队前来的孩子和家长。
医生透露的全市近视情况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小学总体近视率在40%左右,初中在60%左右,高中则要有80%左右。而在家长群、亲子群中只要一说到近视问题,立刻就是数千条讯息,不断咨询“哪家医院眼科比较好”“哪位医生比较专业”“哪种药能减缓视力下降”“阿托品哪儿能买”……旺盛的需求,再次证明,被赋予“少年强则国强”希望的中国少年近视情况,如此糟糕。
这个时代病的病因,从病理上来看,大致有用眼太多、习惯不好、缺乏户外运动、遗传因素等。从社会视角来看,近视是因中国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科技与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让孩子们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地依赖于“屏显效应”,更多地成为了屏奴;让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更多深陷城市环境,一改“前互联网时代”的人际交际与娱乐模式,甚至出现了“网络游戏成少儿社交途径”的社会现象;让孩子们的视野和心灵可以无限畅游地球村的同时,却没有与之相配、如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健康运动模式。
近视因纳入考试被关注,但近视本身作为快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一个症状,由此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需要在顶层设计里进行预判。试想,如果没有真正将“身心健康”植根到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尽管有了部门的、省份的、学校的“考试指挥棒”,只能如“抱薪救火”,引发新一波的社会焦虑。
2005年,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其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了“自然缺失症”一词。近年来,在国内很多城市,博物自然成为不少家庭的小众需求,作为其拥趸者,唯有以更多留白时间,带着孩子在山林之中,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进行个体化的“抵抗近视”,而已。
“救救孩子”,不仅仅在考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