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凉”,连日的秋雨带来了凉爽的天气。周末,天气晴朗,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好日子。于是背上相机,向久已向往的杨浦滨江出发。
近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海人民的辛勤努力下,浦江两岸的景观发生了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码头遍布、工厂林立的浦江岸线已经蜕变成风景秀丽的休闲场所和艺术长廊。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数十公里的岸线上,已经建成杨浦滨江、虹口滨江、黄浦滨江、徐浦滨江和对岸的浦东滨江组成的绿色通道。其中,虹口滨江(北外滩)、黄浦滨江、徐浦滨江和浦东的前滩、后滩我早已去过,唯有杨浦滨江未能一行。今天,趁如此凉爽的天气前去一游,一定会有好的收获。
我从平定路进入杨浦滨江,首先见到的是四个由大到小不锈钢圆球叠加而成的雕塑,映出杨浦滨江秀丽的景色。北望是电厂高耸的烟囱,南眺有杨浦大桥伟岸的身躯,背后是肥皂厂的厂房。凭栏眺望,对岸繁忙的码头吊塔、停泊的船只和高高矗立的楼房交相辉映,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
与徐汇滨江不同,这里依旧保留着许多的旧工业遗址,有些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比如这些码头依然停泊着许多货船,对岸也同样有船厂在运行。
杨浦大桥高高地耸立在黄浦江边,串连起两岸,方便着两岸的生活和生产。高大的桥塔如巨大的竖琴直插云霄,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壮观。长长的引桥将这长虹导入地面,让桥上飞驰的车辆方便地驶向两岸。记得曾在浦东小住时去复旦表姐家,就是从大桥上下来,在桥堍下转乘的公交,当公交车从大桥上驶时,心中的感受就是“雄伟”。
在浦东那侧的桥堍下,我看到了一艘银色的军舰,舷号为“529”。回来一查,原来是054A型舟山号导弹护卫舰,是首舰服役的此型号战舰,为沪东造船厂建造,这是回娘家了。现在,它就在我的视野中,舰首的炮位,舰中数个圆形的雷达都清晰可见。近年来我们南北船厂如下饺子般完成舰艇的建造,为保卫国家的海域、保卫国家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对岸民生码头原8万顿筒状粮仓,也历历在目。现在这里已经改造成艺术展馆,挥发着新的作用。将工业遗址改造成艺术殿堂已经成为这些年来发挥旧建筑作用的重要举措,在徐汇滨江就有许多的美术馆、展览馆。
而在杨浦滨江许多旧工业遗址尚在改造中,更多的还是留下众多的遗址给人们以念想。一个小姑娘正饶有兴趣地搬弄着道边遗留的阀门的圆盘,使劲地转动着。高大的塔吊耸立在岸边,让人们记得当年码头繁忙的景象;一组反映码头工人背着沉重货物的雕塑,又让人想起码头工人昔日艰辛的生活场景。而在秋风吹的粉黛乱子映衬下的美景,又让人体会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福祉。不忘过去就是要不忘初心,感受幸福就是要牢记使命。
塔吊下是幸福的游客,大桥前有转身的老建筑,从江边透过小道可以看见远处现代化的高楼,一切都在诠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改革开放的伟大。这时,我在江边的一座有着巨大玻璃窗的旧厂房改建的休闲屋里看到两位打太极拳的老人,他们稳健的一招一式,如同我们正在享受的生活,平和而幸福。
看到如巨帆一般的大楼,渔人码头到了,这里是杨浦滨江现代建筑最集中之处,代表着这一带日新月异的变化。而远处陆家嘴东方明珠塔和三件套也进入了我的眼帘。转过身来,杨树浦水厂充满欧洲建筑风格的厂房也来到我的面前。现代与过往的交替,展示着上海这座太平洋西海岸特大城市光辉的历史进程,谱写着中国大踏步前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