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才能达到教育效果
为了设计好节约粮食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江西一小学副校长也是拼了,在学校食堂当面吃下学生的剩饭,这种言传身教的情景课,对于从小受父母长辈们关爱、没有吃过剩饭,或者只有过剩饭历史的小学生来说,不仅始料未及,还肯定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吃饭要光盘,留剩饭的行为不应该,需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如果学生们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剩饭习惯,也就不枉这位小学副校长的良苦用心了。
女校长想通过吃学生剩饭这种近乎“自虐”的方式,教会孩子们节约粮食,在一些人看来,吃剩饭行为不仅不卫生,还有一种作秀之举,甚至给学生造成错误示范,是剑走偏锋。有这样的看法和怀疑并不奇怪。因为大众心中都认可了传统教师形象,就是中规中矩,讲究身份,时时刻刻注重个人形象,怎么会在公众场合吃下他人的剩饭呢?然而,从教育的方式方法变革、从强调教育的效果效能来说,女校长的做法没有错,甚至是一种教育创新。因为只要在法律道德的范畴内、在不影响学生健康的框架内、在教师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用自己的吃剩饭的行为这种简洁、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们要珍惜粮食、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其作用和影响要比单纯的口头教育有效得多,因为老师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让学生的心灵深处得到震撼、受到教育,改变了剩饭的不良习惯,即使此举老师牺牲了一点形象,甚至冒了一点不卫生的风险也是相当值得的。
在强调思政教育需要创新需要讲究实效的语境下,以吃剩饭之举的节约粮食的情景教育课,是一种引导,是一种示范,也是一种言传身教,对教育效果是一种促进提升。尤其对倡导光盘行动的学校食堂,更有积极意义。但从更利于学生营养和身体健康的角度、从提升学校食堂质量的角度出发,作为老师和学校领导,更需要找到孩子剩饭的原因,让食堂多多提供合乎学生胃口的色香味俱全的菜品,进而从源头减少剩饭,就更值得点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