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明星城市 共建美丽常州】
南大街,何不学学北大街?
整洁的路面、整齐的非机动车、醒目的警示牌……在五交化大厦门口,两位志愿者老人带着红袖章,热情地帮来大庙弄停车的车主找“车位”:“来,这里还有空位,停这里。”身穿蓝色制服的城管队员不时巡查经过,看到有电动车从停车区域“冒出头”,就会上前把它挪移到区域内。(9月11日《常州日报》)
据了解,目前我市登记注册的电动自行车数量达308万辆,越来越多的市民绿色出行。然而上了街,往哪停车成了问题。尽管一些街区两边人行道上早就划好了停车线,但少数电动车“自由散漫”惯了。因此,“停好车”就成了非机动车管理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坎”。
正是从今年4月起,南大街街道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中心商圈非机动车停放集中整治行动,以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根治非机动车停放杂乱无序的“顽疾”,美化“龙城第一商圈”。 然而令人不解的却是,这里本来就有划好线的非机动车停车区,还有充电桩。但由于制定了10:30之前不能停放的规定,根本没有“为顾客停放腾出空间”,连现成的停车区自行车都不准进入!如今,尽管三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已结束,但南大街两侧沿路辆仍是非机动车不得停放(机动车却有停车位置的)。有人反映,一不小心停车被拖移,打个的用了几十块钱才把车拿回来。为此有人质疑,人家顾客“绿色出行”骑车到了南大街,一看无处停车,只好敬而远之。如此还能振兴繁荣南大街?在扩大内需战略中,首当其冲的是要提振消费。你把顾客赶走了,哪来消费啊!
劝导为主,拖移为辅;挖掘空间,便民利民。目前,钟楼区在明确停车区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沿街、零星空地等空间资源,增加地面非机动车停车位的供给。你看人家荷花池街道北大街商圈云集了大型商场、餐饮名店和购物街,为做到充分便民、利民,以五交化为中心,荷花池街道办事处协同城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了县直街、官保巷、大庙弄、北大街、延陵西路、局前街7个停车点,可供约1000辆非机动车停放。其中容量最大的北大街两侧沿路停车点,可供约500辆非机动车停放。那么同在钟楼区老城厢内一条线上的三大商圈中,相比南大街的两端,广化街、北大街,路边人行道上都能有序停放非机动车,为何偏偏有个南大街的“肠梗阻”,这是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啊?
据悉,我市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是否有序、规范等,都将列入城市管理长效综合考评,从体制、机制上加强管理与督办,提升美丽常州的整体形象。其实,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从来不在于大楼有多高、广场有多大,人行道有多宽,而体现在具体的民生细节,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包容上,这才是一个城市的温度、一个国家的格局。
为此建议相关部门认真领会市长陈金虎就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会议精神,深化我市“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所强调的三点意见。笔者认为,在持续优化南大街两侧营商环境上,比如在非机动车停放车位的供给方面不妨学学北大街,能当“店小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