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千里之行必须从第一步开始,过去出行分两等:富人有马、车、轿、船,穷人只能用双脚。脚要穿上合适的鞋才能走得更远。鞋是保护脚的最好用具。
那就说说穿鞋的事。现代人穿鞋已称得上奢侈,买一双鞋几百元甚至几千元眼睛都不眨,一个人有不同品种、不同式样、不同价格的数双鞋。有的底还未磨损就直接扔了。最典型的是学生毕业季,不少学生是“净身出户”,离校时什么都没带走,看看他们扔下的鞋你就明白了。
“光盘行动”是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是广义的。学生浪费非常普遍,学校、家长都就引起足够重视,让孩子养成节俭的习惯。
我们小时候穿双新布鞋是一种幸福。
这新鞋不是随便穿的,只有过年过节,走亲戚才能穿。走亲戚也舍不得把新鞋一直穿在脚上,如果是热天,就赤着脚、拎了鞋出门,到临近亲戚家时找个有水的地方洗洗脚再把新鞋穿上。上学也只能穿旧鞋或破鞋,大脚拇指见天,后脚根着地,要穿到实在不能穿了才可以在串村走巷的货郎摊上换糖吃。夏秋季节,一般从早到晚都是赤脚。
大人一年四季基本不穿布鞋,夏天穿草鞋,春秋天穿蒲鞋,冬天穿毛靴通。这毛靴通是用稻草和芦花编织而成,里面填上稻草壳或破棉絮用来保暖,大人小孩都穿。
下雨天,最好的雨具是油布伞和钉鞋。市场上套鞋很少,价格也贵,一般人都穿自己手工做的钉鞋。
钉鞋就是布棉鞋的“增强版”,区别是:一要用桐油油,油一遍后等阴干了再油第二遍,这样反复油几遍,防止渗水;二是鞋底钉上一排排铁钉,钉和现在的图钉相似,可体型大,屁股大,作用是防滑。因为过去出门全是泥巴路,雨天走路一步一滑,祖先很聪明,发明了钉鞋,走起路来十分稳当。到了街上,大家穿着钉鞋走在石板路上就听到“钉鞋交响曲”,人未到声音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