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故宫院长说故宫《紫禁城六百年》李文儒作品分享会在半山书局十六楼举行,笔者现埸听取李院长作品分享。对600年的故宫紫禁城又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分享会气氛热烈,会后李院长还为购书读者簽名留念。
紫禁城,这座中国最后的皇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皇权文化在建筑形态上的集中呈现。作为传统帝制文化载体的紫禁城,与承担现代公共文化作用的故宫,有何不同?近日在大众讲坛现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副院长李文儒透过故宫这扇窗口,解读了紫禁城背后所代表的皇权文化。,故宫在600年里空间没有变,但是作为文化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皇朝和民国、君主集权和民主公权对峙交替,所以文化内涵的冲突对比是非常鲜明的。现今毛主席纪念堂的位置所在曾经是明代的一座城门“大明门”,满族入关以后,将大明门的牌匾取下在反面写上“大清门”挂了上去。辛亥革命之后,当时的人也想将匾取下,在反面刻上“中华门”挂上去,却发现反面已经写了字,只好重新做了新的。
其实这是很有寓意的,清朝取代明朝,和历史上的改朝换代本质上是一样的。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则和以前历朝历代的改朝换代在本质上完全不同,那是本质上的变化。
作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每个人看见它都有自己的想法,因为紫禁城太大了。
紫禁城最重要的是那条与天轴对应的地轴,那条校正北京城的中轴,那条进紫禁城出紫禁城的中轴。现在北京市政府正在组织力量论证,想把中轴这条线申办成世界文化遗产。中轴上最重要的是三台之上的三大殿,三大殿中最重要的是太和殿,得用一切手段让它突显出来。
大家进紫禁城注意脚底下,过去中间这条道只能皇帝一个人走,当然皇帝娶媳妇的时候,皇后可以走一回。还有殿试的时候,中榜的前三名可以走出来,进去的时候还不能走。这御道上的石头我测算过,有几万块,从中华门、大明门一直铺进去。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想想,500年里在这上面留下了多少个脚印?可数的,24个皇帝,加上李自成,再加上其他人,这御道上没有留下多少脚印。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辛亥革命以后,特别是这几年,每年一千多万人,大家都要从这条道路上走过,而且有的地方不止走一次,来回走。现在我们看御道上的石头磨得很光滑,其实就是这些年磨的。紫禁城并不是为了好看建造的,也不是为了住着舒服建造的,而是为了凸显皇权文化。所谓天地感应、天人合一,所谓金木水火土、天地日月人,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天与地、人与天地自然推演移易的文化理念、哲学思想,统统可以用来为帝王的宫殿辨方正位、象天立宫,都可以用来论证君权天授、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权力、等级与秩序的天然合理。<文据李文儒有关讲稿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