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绝“舌尖浪费”重在“有效”和“长效”
无所求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立法,强化监管,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人民日报8月13日)
“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已震耳发聩。“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念兹在兹。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十几年增产丰收,但仍属维持紧平衡状态,何况必须丰年防荒年,有时防无时。而且今年疫情全球蔓延,导致国际粮食市场频起波澜,眼下超8.2亿人正在挨饿,疫情或导致新增4900万人陷入饥荒。再说,有一万个理由珍惜粮食,无一个理由浪费粮食。杜绝“舌尖浪费”,须在“有效”和“长效”上下功夫。
促“有效”,保“长效”,需要加强宣传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道理浅显易懂,也无人持有异议。只是在千头万绪的生活中,在千丝万缕的事务中,在千姿万态的道理中,人们常常疏忽了这一条。因此,爱惜食物菜肴,杜绝舌尖浪费,需要经常提醒,实施定时警醒。譬如,可以从标准化角度立规定章,在所有大小饭店、宾馆餐厅、单位和学校公共食堂的出入口处、售卖窗口、内部墙壁上,张贴“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之类的宣传标语,在所有餐厅菜单上、餐具包装纸上、饭碗餐盘等用餐容器上,印有爱惜粮食之类的简短启示语。话不在多,提醒就行;言不须繁,经典则灵;谈笑有光盘,往来无浪费。
促“有效”,保“长效”,必须培养节约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更要从小养成,爱惜粮食,要从娃娃抓起,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教育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健康成长在正道上,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天然义务和法定责任。父母自身要做好爱惜粮食节约资源的榜样,身教言教并举,不断纠正自身的不良习惯,才有令孩子信服的力量。节约粮食,更须社会性大习惯。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工作简餐的倡导,基本杜绝了公款餐桌上的浪费。学校公共食堂是浪费重灾区,一要加强食堂厨房责任,保障菜肴烹调质量,二要杜绝学生浪费,校领导应轮流与学生共餐。
促“有效”,保“长效”,营造浪费可耻氛围。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强化监管制止餐饮浪费,要找准源头。仔细思量,家庭家族、亲人熟人聚餐,比较容易实现“光盘”或打包。餐桌浪费主要来自公款请客用餐、商务请客用餐、社会聚集用餐。不是自己的血汗钱,浪费起来不心疼;还有中国人特有的面子文化。这三种情形,常是尽可能多地点菜上酒,似乎不多剩些美酒佳肴,不多多浪费一些,就是主人不尽心,客人不尽兴。还有些富豪们特意安排万元数十万元奢华宴,让媒体来拉风走红。因此必须立法定规,禁止媒体炒作豪华宴;对大量剩餐者,必须规定经营者报告执法部门前来劝诫、教育并罚款。让浪费的面子给节约的里子让位。
9月份的秋分时节,将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在庆祝农业丰产丰收时,不要忘记提醒大众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汗水。10月16日,将迎来第40个世界粮食日,我们更要大力营造浪费粮食可耻、节约粮食为荣的氛围。每人每日三餐,都要有机会意识到爱惜粮食,杜绝“舌尖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