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战略思维
非政协委员 安文
当前,疫情从遭遇战、阻击战、总体战转向持久战,虽然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美博弈的发展趋势,却已改变了传统的世界,改变了以往的全球化模式,我国发展战略思维和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再调整、再定位。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遵循习主席重要指示,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国际环境复杂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迫切要求,是适应中国国际比较优势变化的迫切要求,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
“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涵十分丰富,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这是我们做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首先,以时间和空间意义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
第一、时间意义上的国内大循环,是指一国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周而复始的循环。其中,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消费是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而流通和分配则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
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循环必然是实物运动循环和价值运动循环的结合,是实体的商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过程,与货币资金在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的分配流动循环相结合的过程。
第三、在社会分工日益发展深化条件下,上述国内经济大循环必然体现为社会再生产在地域空间上的循环,包括在国内的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和大中小城市以及乡村之间的循环。
第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指社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带动,国家对社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循环具有较强的内生自主控制力。事实上,从国际经验看,与小国寡民不同,任何一个良性循环的大国经济或大型经济体,都是以国内需求、国内市场为主体的,外部需求和国际市场只是国内市场和国内需求的延伸和补充。
第五、当前要将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攻方向,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强大支撑,推动国内供需更高水平平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育新机开新局。
其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门封闭运行,而要更高水平改革开放,这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
第一、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表明,用好国际市场、资源和规则,对于国内发展和改革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必须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大循环必然更是包含整个全球地域空间范围的循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说国际循环不重要了或重要性下降了,而是要更好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
第二、中国经济无论成长到什么时候,都要在世界经济的汪洋大海中游泳和搏击。当前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但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无法改变的历史趋势。我们要站在世界潮流和历史趋势的主流、而非逆流一边,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促进发展、改革和创新。
第三、通过融入国际循环来促进国内循环,就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扩大进口,促进高质量使用外资,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提升国内供给质量,推动供需平衡畅通,让中国经济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更加欣欣向荣。
再次,国内国际循环缺一不可,是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这是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
第一、要着力打通制约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大循环的梗阻,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通过提升国内大循环水平更好促进国际循环。
第二、要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紧密好互联联通,更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国际循环更好促进国内大循环。
第三、从发展阶段看,目前我国已具备建立“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诸多有利条件。如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日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