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硕士同学的高考情况和白湘绫非常相似,也是高考分数近乎清北名校但是选修成绩不达标,最后她来了某财。想必之前参加江苏高考的学生,每年都可能有高分考生出现这种情况,只是由于这次是省文科状元,经媒体的报道吸引了大众的目光,引发了一定的争议。
从高考的公平性角度,制定的规则不会因为个人而轻易更改,选拔的标准也偏向文理科全面发展的全才,偏科的学生会有些“吃亏”。尽管有清华“破格”录取后来成为文学大师的钱钟书的佳话,但是这样的人才毕竟是少数,而且钱钟书当年的总分在数学严重拖后腿的情况下,靠着国文特优和英文满分的成绩,总分位列正式录取的174位男生中第57位,属于正常录取。舆论之所以觉得白湘绫可惜,一方面可能是认为能成为江苏省的文科状元,可见是非常优秀的学霸,选修科目对她而言理应不是难事;另一方面是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名校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非常之高,因为一个选修科目的失误导致无法就读,太遗憾了。
那么,现行的高考制度是不是没有给专才留下空间,比如像钱钟书那样偏科的人才,现在参加高考会不会去不了好大学?笔者认为不会,专才依然有空间,只是需要在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这样和综合性人才相比才有竞争优势。现在知识更新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在掌握全面知识的基础下专攻某个领域,可能更能应对复杂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不同领域之间交叉的地方也更容易产生思维上的创新,从长远来看对人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在和那位硕士同学相处的两年时光里,笔者的体会是在高考成绩既定的情况下,持续努力是保持个人竞争力的更关键因素。无论是全才还是专才,本质都是一样的,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