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白又说多余话
家乡人要开“八七会议”(官媒背景的文化研究会),俺有些恍惚,有点惊讶···
家乡前些年拍了个《青果巷记忆》纪录片,共十集,俺是第九集。舌喉台播映时,将第四集的《盛宣怀》放到第一集,原由是考虑到盛宣怀创造了“十一个历史第一”。把俺从第九集提前到第二集播出···凑了个“二”——俺被称之为党的第二任领袖。其实那个“八七会议”,俺只是被推到“临时负责人”的地位···鲁迅说俺只能做文化人,俺说自己做山头王是历史开了个玩笑···
家乡人说“二”和“八七”很不吉利。据说有位大佬,进俺的故居前,关照随从“此地不留影”···
谁在这样的年头,策划提议在这个日子开会,定是用心良苦,内心泣血···
且是在很奢华的新图书馆开这个会。
进得门来,最大的空间挂着俺的语录,顿感自己竟也有这么伟大的一天。
可以明白,花心思这么样子突出我,浓墨是点到了别处。这样讲,不是不体谅他们的工作所为与辛苦,倒是为他们那么些“多余的多想”道声奈何。
据说,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书馆不多···目前常州这个城市引以为豪的是有 了许多的“秋白书屋”。在这最新最大的图书馆,其形象语言和标识,都突出了俺的学问与政治的地位——在秋白元素方面做足了文章···真的令俺诚惶诚恐。
眼前这个现代奢华的建筑,尽管不是为书馆场所量身定制,但功能让位于作秀。拉秋白大旗?显然应运而生···
让俺的在天之灵万没想到的是,俺的语录替代了其他领袖的最新最高指示。孔子,成为一个书馆的灵魂,约定俗成。但眼门前的“沉浸式交互设计”很厉害,竟然把孔子名言巧妙地融合在俺的语录中“隐约而突出呈现”···
约略可知:毛泽东和蒋介石有没有看懂我的《多余的话》,暂且看作是历史学问;与“老百姓为嗲越来越多跑到这个图书馆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俺的符号标识、尴尬传奇、精神意义?仿佛架在一个沉浸式氛围中的桥梁···历史学问深不可测,与百姓的“开眼与感受”、与时俱进的体验之间,交互穿越,情景互动;视觉遥望,天外传音···
眼前这图书馆所在的文化广场,其建筑体形同我给杨之华刻的一枚印章。“秋之白华”,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个图书馆,浓缩了历史对于俺,领袖们不同时期对俺的不同姿态,读者怎么认知俺读懂俺···学问意义与视觉体验融会贯通起来,可能仍然是两条放射线,朝着不同的方向,差距会越来越大···
这个建筑体,会发出一种回音共鸣——读书行万里,我读故我在。
读者眼里,这么大体量的“印章”,秋白的符号,存在的意义和精神的价值,让你身临其境感受历史的穿越与升华···
在此还得提醒各位——在图书馆,把俺弄成了这么多玄关,沉浸式交互设计者还真不怕“利用图书犯上”的罪名,要知道我们一道揭竿而起的神兄,当年挨的图书馆长辈的一记耳光,后来害了多少读书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