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学术腐败论处
瑞 科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就像一种病毒,破坏了科技创新竞争秩序,危害着教育公平。检视这“病毒”,“病征”是陈同学的“论文镀金”,“病原”是陈爸陈妈恶性“拔苗助长”。祛除这一触及社会公平底线的“病毒”,需要探究其“病原”,对其下猛药、治沉疴。
陈爸陈妈为孩子设计的“新基因对癌症细胞影响”研究课题,特别“高大上”,据说连很多硕士、博士研究生都不敢问津,遑论才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可想而知,完成这个高深课题且接连获奖,孩子只是“提线木偶”,陈爸陈妈才是真正的实验者、操盘手,他们不是适时插手,而是全程代劳,是实打实的作弊行为。面对公众质问,陈爸的道歉声明更是轻描淡写,“过度参与”更显现其诚信的高度缺失、为人的精致利己。对高科技研究人员来说,诚信恰恰是最为紧要的品质和条件。
今年年初,《银行家》杂志主编被曝2006年起接连发表时年10岁的儿子的大量散文和诗歌,主编被调查处理,杂志也全面整顿。陈爸陈妈如出一辙,擅自让孩子使用研究所的实验仪器和耗材摆拍实验过程,把工作上的科研成果包装成孩子的“研究报告”,这是典型的以权谋私。如果科研成果属于专利等知识产权,其行为还涉嫌侵犯知识产权,很可能给单位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成立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深入调查,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学术腐败的可能。
对于陈爸陈妈的所作所为,社会公众难以容忍、质疑不断。其所在单位理应全面深入调查这一学术腐败行为,并依法依纪严肃惩处;有关部门还应彻查事件背后是否存在“评奖腐败”“加分腐败”,并举一反三,防患未然。惟有如此,方能让当事人付出应有的违法成本、给社会以合理交代,也才能树起一个“鲜活”的反面典型,以儆效尤,指引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