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人造“神童”事件频发涌现,这些神童展现的“成就”普遍颠覆了我们常人的经验与认知。仔细探索,便会发现在这些神童背后都站着一个个帮忙“造假”“作弊”的家长。这些家长们帮忙代笔,造假履历,给孩子“抢跑”加“外挂”,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隐射出的却是一种“不要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心态,而这也是每一个父母在面临如何教育孩子时必经的选择难题。
中国教育界有一句很热的口号:“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起跑线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很多人却都不知道。抱着不能掉队的心态,许多家长从胎教开始就报班学习。孩子学龄前的早教课程,学龄后的补习报班也一个不落。随着这种“竞争”心态的失衡,有的家长干脆就自己上,作弊造假无齐不用,以此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别人一步最终获得成功人生的金钥匙。
如果我们把孩子考入名校,获得一份人人羡慕的高薪工作,赢得某次重要比赛看作是这场竞争的成功终点,那么这样的“抢跑”或者“代跑”也许的确是有意义的。可是,人生漫长,在高考之后,正式入职之后,获奖之后,孩子们还需要经历一场场看不见的人生“考试”,如此“催熟”站上摇摇欲坠高位的孩子还有能力和勇气继续高速奔跑吗?
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造假事件归根到底是谁的错?可以说是竞赛机构验证不严的错,可以说是帮忙代笔作弊父亲的错,但追根究底的始作俑者却是普遍弥漫在社会中的以“催熟“”抢跑“等为主要中心思想的极端教育方针的错。若这种扭曲的教育思想不被批判,而是继续鼓励并因此带给家长无尽的焦虑,那这样的作弊事件,”神童“履历造假事件就不会消失,也只会越来越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