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
——兼谈高考志愿填报
又是一年高考季,又是一年毕业季。虽然遭遇了疫情,但高考、毕业还是姗姗而来了。高考是为了上大学,大学毕业紧接着就是找工作就业。因此,高考、上大学都是为了今后走上社会去工作而铺垫的,而高考和上大学之间不可或缺的就是填报志愿了。填报志愿成为高考成绩出来后的当务之急,也是考生家长每年都会重复遇到的难题。志愿填报的正确与否、合适与否,不仅对大学毕业后的工作就业影响极大,它的影响甚至会贯穿人的一生。
对高考填报志愿的重要性的认识,最早来自于我的儿子高考前夕,来自于一本书。这是一本介绍外国大学的书,书名很普通,叫《德国留学指南》,作者是一对夫妇,夫妇俩都是德国一所知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记得拿到这本书的当晚,我一直看到半夜,不是书中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吸引人,而是一种新型的学习观、教育观、择校观,如一缕春风,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
古语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的深刻寓意我至今尚未完全领悟,但我知晓,读书有益,开卷有益。这不,我读到的这一本好书,真是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仅是谈论外国学生如何去报考德国大学,并且讲述了德国的教育体制模式、大学的基本概况及大学所在城市的环境特色,包括大学生的学习到生活的各个方面,真是包罗万象,一应俱全,清清楚楚,头头是道。对比国内,记得我的儿子考大学前,我也查阅过一些国内大学的资料,但都很简略,尤其是涉及大学生活方面的内容很少,极少。
开卷有益,益在有所启迪。我从书中发现了德国大学与中国大学的许多不同之处。例如,在德国上大学是免费的,对外国留学生一视同仁。免费上大学,这在西方国家亦是少见的。再者,在德国,考进大学起读到大学毕业就是硕士生了,本科生和硕士生是连续的,时间长短与中国读本科生和硕士生加在一起的时间差不多。由于是学分制,早修完早毕业,所以学生个体间有区别。
然而,书中给我印象最深且最有启迪的是如何填报志愿,如何看待和选择专业和学校。这也是国内在报考大学时,令众多学生和家长头疼的难题。很多人常会把握不住,难以决断,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业和前途。你不妨也来测试一下,是首选学校还是首选专业?书中的观点很鲜明,首选专业。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个人选上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而且今后可能一辈子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个专业能学得好,这个工作能做得好吗?这就是书中的观点,非常鲜明,非常有理,非常有说服力。当然,现实中有很多大学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干的工作并非是所学专业,有的甚至在非所学专业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但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干的工作还是与所学专业有关吧。试想,如果你一直干自己不想干、不愿干的工作,那是一件多么痛苦、残酷的事!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我的儿子选的专业,还是正确的。2003年,我的儿子高考前,为了让他全身心放在复习上,填报学校志愿这一烦琐重任就全揽在我自己身上了。大热天的,好几个晚上,我把有关高校招生信息的报纸几大张铺摊在房间地板上,翻来覆去地查寻、对比心仪高校相关专业及其近几年的录取分数情况。当时考虑了几点:一、选择的高校主要在常州附近苏南一带,重点是选择南京的高校。二、因为是男孩,专业倾向于理工科。三、为了保险起见,合理匹配相关专业。就是针对当时先填报志愿后知道分数的状况,估摸孩子考试的总分是多少后,比拟报考学校专业的最低分要高出一些,这样投档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一些了。至于孩子考试成绩多少,很难预测但是也可以大约预测。如果高考正常发挥,只要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排名情况就有数了。有一点可参考:一般来讲,一所学校的毕业生每年被211高校或985高校录取多少名额或比例每年基本差不多,八九不离十,变化不会很大的。而被其它档次的学校录取的人数同样也差不多。除了东南大学,我们还选了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第二、第三志愿。
后来因我的外甥早一年已考入了上海理工大学,我们决定转向报考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填报志愿学校和专业时,考虑了几个因素:一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开放程度高,就业机会也相对多。二是男孩子还是学工科好。我的儿子数理化较好,自幼动手能力强。工科难学,学会了就有真本事,文科好学(相对来讲,不全是),大家都能学。三是上海的大学录取外地学生时分数高于本地,复旦、交大、同济三所名校不能盲目冲,万一冲不上一下子就跌到第三志愿了。华师大同样是全国重点名牌大学,同时名列“211工程”和“985工程”。第一志愿就填了华东师范大学通讯工程专业。当时是先填志愿后知高考分数,于是只能估分,然后对照往年该校在江苏省招生录取该专业的最低分来比对。华师大通信工程专业2002年在江苏省招生录取的最低分是605分,儿子自估高考分数时只敢估计600分左右,实际上最终考了611分。
儿子居然一考就考取了华师大的通讯工程专业,而且是第一志愿第一学校第一专业录取的。该专业在江苏省一共只招收6个人,能够考上也不容易。后来复旦、交大、同济三所大学有些专业都降低了录取分数线,但是我们不后悔报考华师大,因为就是能进这三所大学但专业肯定没有现在理想。后来,儿子上学回来后说:我喜欢这个学校,喜欢这个专业。真是谢天谢地,学校、专业没选错。再后来,我儿子大学毕业后在上海一家合资公司待了一年,因户口难解决,就回常参加公务员考试,居然考上了。现在他的工作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
我认为,“专业第一”,其实就是“工作第一”。上大学,上名牌大学,你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找工作,找一个好的工作吗!所以,填报志愿时,你必须考虑到在大学所学专业在寻觅工作时,能否是比较广泛的,比较好找的岗位。特别是女孩子,还是学一些工作好找的专业,譬如中文、文秘、财会、统计、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这些专业哪个单位都需要。尤其少报、最好不要报旅游专业,女孩子能当多少年导游?
还有艺术类,虽然文化分数相对要求低一点,但你看看有多少人真正在搞艺术,能“搞成”艺术?!当然,为了能上大学,走“艺术之路”也情有可原。今后找工作做不了专业,还可以做做广告设计、网络等工作,毕竟有口饭吃。
总之一句话,如果你能上一个档次略低的学校但学一个工作相对好找的专业,还是不要追求名牌学校但实际工作岗位“稀少”的专业。这是许多过来人的切身体会。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每年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的职位表,看看你的同学、你周边人的工作,就“服帖”了。
那如果你学了一个不是心仪的专业,找了一份不喜爱的工作,怎么办呢?那就去重新寻觅物色适合自己的工作吧,还可以去考考机关事业单位。不要怕难考,一次不行,再次,两次不行,三次,说不定就考上了呢。也许这些单位最初的收入还不如企业,但若干年后就难分伯仲了。主要是工作稳定,况且还有公积金、医保等正常的“隐性”收入,这部分保障应该不会比企业差。
上述关于如何填报志愿的感受,在我撰写的《东大的梧桐树》一文中已有初步介绍。虽然现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方式已有变化,但选专业选学校的道理应该差不多。高考,除了选择一所好学校,也许更为重要的是选择一个自己中意的而又适合自己的专业。高考结束,又到了家长和学子们填报志愿的艰难抉择时日。老话重提,但愿能对需要的读者有所启迪,有所帮助。一家之言,但确实是心里话。
2020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