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下的绿地
桥下有一块小小的绿地,就只有人行步桥一横一折的面积。原先这里有一条行人抄近在草地上踏出的小径,后来空地上安装了几架简单的健身器,小径也用红色地砖砌了一下,于是,这里不再只留下人们过往的脚印,还有了人们活动健身的身影。靠近这块绿地的只有一幢五层楼的居民住宅,是上个世纪建造的老房子了,自从绿地改造成健身场地,这幢楼房里的居民无疑是近水楼台先得益。
每次从桥上走过,行人都会看见这块空地上有人在器械上锻炼,有老人,也有小孩,场景很祥和。我的心中则总是冒出一个比喻,这就像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工薪之家终于有了代步的自行车,住在这个角落里的居民不再需要跑到公园或体育场去玩器械了。
一个多月前,这块绿地突然用围档围了起来,走上桥一看,开进了一辆小型挖掘机,四、五个工人在操作,草皮都翻开了,健身器械也挖出来了。我听见几个在桥上观望的行人议论:“好好的一块绿地,怎么挖开了?”“怕不是旁边的单位要扩大停车场吧?”“老百姓就这点福利也不长久。”我也是非常不解,这桥下的绿地本来因陋就简已经利用得很好了,为什么要破坏呢?
后来的几天,眼看着这块地浇上了水泥,做了地坪,似乎地上还预留了一些埋线的孔,桥上的行人又在议论了“可能是建充电桩吧?”桥下的工人只顾埋头苦干,也不作答。
在这期间,原先封闭的桥东人行桥开放了,我每次过桥就不用绕到桥西去了,但我还是隔着引桥关注着那围档里的动静。
梅雨季节,天天撑着伞,那天我撑着雨伞从桥东过步行桥,突然发现那围档里也冒出了几顶白色的大伞,那场地上在安装什么呢?
终于有一天天放晴了,但我仍然打着伞,遮太阳的。一下桥,眼睛往桥洞下一扫,便见到一幅色彩鲜艳的美图——仍是绿草坪啊,中有一条土红色的小径弯弯地穿过,十柄白色的大伞隔着小径相对排列,每柄伞下相对安装了同样款的一组健身器械,仍然是市民健身场地啊,这样算来,这里可供二十个人同时健身,这场地怎么看都较以前感觉宽敞啊!
更亮眼的是这些健身器械已升级换代,它们是属于智能产品。我欣喜地试着在每个健身器上做动作,当我开始某一器械的活动时,安装在大伞柄上的屏幕便会同时为活动计时计量,待活动结束,便会用语音向你报告,并且附有折算卡路里的消耗量。这简直就是黑科技啊!
有了这柄能为健身的市民挡雨遮阳的大伞,这里就立时拥有了室内健身房的优势,这是怎样的待遇啊,目前,我市的一些高档住宅小区还没有这样的配置呢,我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比喻来形容这种感觉?
这可不是“旧时王谢堂上燕”,这是科技进步的报春鸟啊,不久,这些新型的器材将会遍布各个健身点,也包括一些所谓高档小区。
前不久读到一篇文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发达国家”,其中提到已形成共识的判断标准之一是,发达国家第一做到的是“为弱者付出”,关注草根人群、帮助弱势群体,给他们更多的社会福利。桥下的绿地是否就是政府政策倾斜的善举呢?
我愿如数家珍般地一一列数这些器械的名称,它们是:太空漫步机、钟摆训练器、扭腰器、揉推器、健身车、蹬力器、划船训练器、背部训练器、推举训练器、腹部训练器。
这块绿地在哪里?
就在广化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