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给学生减负就等于变相制造“学渣”的观念一直“深入人心”。如今,减负工作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自觉追求”,几乎每年我们都会看到全国各地推行各类减负政策,尤其是小学,更是成为减负的“试验田”。然而,即便是如此大趋势下,“学生很苦”“家长已疯”这类呼声依旧有所反复。学生到底苦不苦,家长“培学监工”压力大不大,仍然值得我们深思探究。
对于陪做作业这个“苦差事”,每一个小学生家长都深受体会。相比于初高中生,小学生的自控力和专注力相对较弱且难以捉摸,前一秒还在奋笔疾书,后一秒可能已经心猿意马。于是乎老师拿出了“必杀技”—让家长全程陪同,给孩子上了一个难以挣脱的“紧箍咒”。
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是小学生家长,每天晚上7点过后,就到了他们的“守护时间”,除了各类语文、数学、英语作业,还有诸如手抄报、绘画、手工、科技制作等“兴趣作业”,家长除了“指导监工”,有的时候宁愿亲自上阵也不愿苦苦折腾,早做完、早交差、早休息普遍成为忙碌一天后家长们的共同心声。可谁又能猜想到,现在的小学作业难度一点也不小,不少家长反映有点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了。
所以,解决“减负难”问题的关键还是要从源头抓起。在校期间,老师可以再抓紧时间,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量完成作业,确实完不成的再带回家,像一些“陶冶情操”类的作业能少就少,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完成任务而布置任务,把好作业“减负”的入口关。课后阶段,家长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率,对于未完成的作业还是要有一定的“监管”,起码确保“规定动作”要完成,一些“自我加压”类的作业就大可不必了,长时间一味的陪同也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作为家长来说,对于减少陪做作业这样的减负举措还是举手赞成的,毕竟学生和家长减负的同频共振,才是真正的“爱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