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
中国全国助残日是中国残疾人节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14条规定:“每年五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从1991年5月15日开始实施,“全国助残日”活动即从1991年开始进行。全国每年都进行“助残日”活动。
意义:
为众多残疾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推动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职能部门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政府各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动员公共传媒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理解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在全国形成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形式:
每年助残日活动的主题,都是依据当年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确立的。活动中,分别围绕“宣传残疾人保障法”、“一助一送温暖”、“走进每一个残疾人家庭”、“志愿者助残”等主题开展了活动。助残日活动为残疾人提供了各种具体的服务与帮助,活动的规模和声势逐渐扩大,影响日益深入人心。实践证明,用法律的形式确定的“全国助残日”活动,是培育全社会扶残助残风尚、提高全民助残意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一个重要形式。
2020年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
2020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中国残联在京召开发布会,宣布本次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 决胜小康”,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快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实现残疾人共奔小康目标。
方法: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
一、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
二、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
四、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
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
六、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
七、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一加助残,一直在行动
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主题为“助残脱贫决胜小康”。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加快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实现残疾人共奔小康目标。
“全国助残日”活动从1991年开始进行,迄今已是第三十次。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实际,此次助残日活动要充分考虑本地疫情形势,在防控好疫情的前提下以灵活方式开展活动,如采取发放消费券等方式对残疾人和有关机构进行慰问,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出现收入减少、缺乏监护或照料等困难的残疾人,给予特别帮扶。
一加爱心社在助残扶弱方面已形成了良好的风尚,从社长、副社长,很多志愿者骨干也是残疾人,在帮扶受助残疾人中能充分交流,倾听他们内心所想,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运用同理心、尊重和接纳的技巧,了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需求。很多残疾人志愿者克服自身局限去帮扶着其他残疾人,为他们排忧解难、心理辅导、资源链接等等,20年来,一加在社长王德林的引领之下一直以“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的宗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在疫情之下,为残疾人送菜,解无菜之急;为残疾人发放口罩等防护用品,为MD孩子家庭送去关爱等等。在疫情即将取得阶段性胜利之时,我们更不应该放松警惕。更要把保护好残疾人身心健康摆在第一位。为决胜小康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关爱残疾人,请常常伸出你的双手;请给他们一个微笑或拥抱;请多一些平等和尊重;请为他们让出盲道;从小事做起,让关爱成为一种习惯。
一加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