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尽观经书、风俗、传说等,人唯一对于鬼魂之描述,正反不一,形象多元。厌恶的,称一声魔鬼,颂扬的谓之灵魂。强大时可泽佑后人,弱小时则需人时时慰祭。
概之,鬼魂实不存在于自然,而存在于人心。
二
问:人死而有鬼吗?
答:人不死,则世间容不下。死了都成了鬼,阴间也容不下。如木炭之有火,炭在,火焰才有,炭尽,则火焰焉附?所以人的存在,就像从大海里舀一杯水,人死后只是把这杯水再倒进大海里一样。
问:既然,无鬼,那么祭祀不是形同虚设吗?
答:这只不过是同气感应的原因罢了。向月得水,向日得火。祭祀的诚意与鬼魂同气感应罢了。难道鬼魂真的是饿了需要食物,空虚了需要鲜花吗?
这段,基本解决了鬼魂有无存灭的问题。
三
鬼魂的形象大致如下:
魂归的精神特征。即人们常说的在世时圆满之后,无念无求的快乐之鬼。还有一种在世时心心念念或受了磨难冤屈的悲情之鬼。
鬼魂的功能特征。有可主人祸福之鬼,此时则无所不能,尊敬一点,泽佑后人,不尊敬则必受其殃。另一种则是毫无能力,缺衣少食,无着无落,需人时时烧点纸钱,尚飨时祝,方能有以安魂。
鬼魂的存在特征。或着于物,或托于梦,或化身他形。
这些形象,其实皆自人的想象。或又跟上一节说的,同气相求,同气感应。
四
中西哲学演变,无论最初的思想如何,趋于成熟稳定后,对待鬼魂之说,向来是敬而远之。
子不语怪力乱神。又说,未知生,焉知死。
陆游说:元知人死万事空。
朱子说:知生之道,则知死之道。尽事人之道,则知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
佛家所谓缘起缘灭,缘起性空,大概对于鬼神的界定也是是是而非,只相信因果循环,认为是任何事物存在都是过程,而非结果。
道家则把鬼神分得很细,魂、魄、鬼、神。形神二元,把神作为一个单独的体现独立于身体的存在来看待。所以也制定了一系列针对修神的办法。总的来说,还是针对“在世”而言,并没有解决“不在世”之后的问题。
基督之于鬼,大概是与上帝相对立的,要么是天使,要么成恶魔。其实,上帝似有似无之间,那么鬼也就在似有似无之间。
故而,相当的哲学来看,任何哲学,对于鬼神,非唯心,又非唯物,总在唯心和唯物之间。有唯物的成分,也有唯心的成分,因不可因具体物质现象作为参考,因而只能在两者之间模糊解释。
五
闲来无事,想着这个问题,还是不知其所以然。
估计也没必要非要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