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近期,全国多地相继出台入学改革新政策,引发当地房地产市场波动。不用说外地了,就我们本地来说,笔者近日碰到老朋友正在搬家之中,他说,自己现在博爱路上的老房子正是学区房,儿子说近阶段房价突然上涨,要赶紧出手!让我去住他的电梯房,他就搬到郊外别墅去。
当前,国家将义务教育的均衡、公平发展作为重要目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多措并举,努力淡化学区房概念。有专家认为,“多校划片”等政策的逐步落地,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新起点,“高烧”多年的学区房有望降温。但笔者认为,学区房价“降温”并非这么乐观。因为尽管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城乡、区域、学校、群体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毕竟不可能完全均衡,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总是存在不小差距。再说,优质教育附加值本来就是房地产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在发达国家,好学区的房价通常也比较高。笔者外甥女在欧洲从事汉语教学,她的感觉就是,国外的学区房价不会是跟中国人学的吧,应该是原来就有的。这就对了,我们国内不也有专家说了,学区房的概念可以被淡化,但不会消失,关键是不要推动房价过高,出现极度扭曲。
孟母三迁的故事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尽管孟母三迁的本质,并不是为了买学区房,而是为了让孩子融入一个适合他身份的圈子。但此典故也证明了从古到今投资教育下一代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一。正因为如此,如今学区房概念所附加的优质教育资源“溢价”效应可以被淡化,但不会消失,至少无法在短期内完全消除。
笔者认为,若要大幅度的学区房“降温”恐怕还得政府通过进一步强化均衡发展、增加优质资源等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改变了大众“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观念后才能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