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德:罗山县志序
乙丑之夏,余受简为鄳城尹,于其行也,谒辞长安显者。显者皆蹙额致语,谓中州至难治莫鄳若,官此而升者指不多屈,如难其难或暂栖之,图易地可也。余谢曰:“地何臧否,惟人是视;人之不臧,焉往而善哉。”
遂叱驭而进,入其疆。山川幽秀,井里秩如,狗吠鸡鸣,声闻四野,居然乐郊也。比视事,承前令龚瞻凤公振理之遗,庭无积蠹,案牒聿清。间有一二奸顽,小役角讼愚氓,稍法绳之驯矣。至惟正之供,子来终事,甚有衣食不自给,而争出以输将者,亦习俗然也。其乡士大夫,非式庐以造则不得亟见,而析民痍于指掌,烛吏治于列眉,所煦煦告者皆应蓍蔡。奉之而亲如骨肉,联若家人,一事之长辄揄扬之无不至,尤属异觏。堂上鸣琴,如游佛国矣。
嵩高之诗曰:“我图尔居,莫如南土。”苏文忠与毕仲举书云,“罗山素称善地”。于今益信,旨哉其言之也!余滥竽兹土,不揣驽钝,黽勉仔肩,迄今已三阅岁。日揣揣焉覆餗是愳,倖免于戾。而当事者且交章以最状闻,荣邀天宠,恩逮于所生。不知何所为难,何所为难其难,又不知更有何地可易此者。私计显者之言,当必有误所闻者也。
偶退食取邑志披玩之,见剏始者固有盛心而阙节繁文,似有虚焉而待于纂修。事请于刘方伯公,公欣然任之。质之舆情,矢之天日,出其富有,润以新裁。振公¨长,实工传赞。而较雠参订,则以藉力罗铨君,及诸孝廉。赘者汰,略者补,俚者饰,疑者核,典而精,该而文,即置之左胡董贾间,当无由辨甲乙。
邑之乘,国之信史也。观风者有会于此,其于鄳之槪,思过半矣。余乐斯志之成,因叙志而倂述其邑之美有如此,俾后之君子无误以重误,或隳心于所难,而逐逐焉有易地想也。
崇祯戊辰三月谷旦,文林郎、罗山县知县、文安李崇德撰。
清凉黄昏按:
读李崇德《罗山县志序》
李崇德,河北文安人,天启五年(乙丑)夏受任河南罗山县令。这是他为罗山人刘广生天启七年重修《罗山县志》写的序言。刘广生在万历年间曾任常州知府,主持修纂了《常州府志》。
文中提到的“罗铨君”,是指罗山人罗华衮,曾在天启年间任武进县令。他对这个《罗山县志》做了校订工作,应李崇德之请,也写了序言。因为这个重修的《罗山县志》,与常州有那么一丁点儿关联,所以我就关注了它。
李崇德这篇序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他到罗山担任县令的经过和内心的思想,二是《罗山县志》重修的过程,前一部分着墨更多。
罗山可能是河南省最难治理的县。所以李崇德赴任前向京中的几个达官辞行的时候,他们都提醒他,如果觉得治理罗山有困难,就把它当做过渡之处,然后找个机会调到其他地方去。但是李崇德认为,地方治理得好坏,是由人来决定的。
到了罗山,崇德首先感到那里的民风淳朴。老百姓对于应该缴纳的钱粮,不拖不欠,有的家庭连衣食自给都有困难,还争着去服劳役。而当地的乡绅,对于民间疾苦和吏治好坏了如指掌,他们配合李县令的治理,使李崇德觉得“堂上鸣琴,如游佛国”。而各方对他治县的政绩,也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即使如罗华衮,也在他所写的序里称赞李崇德:“邑侯李公下车两年间,以精明挥霍之才,为博大宽平之理。清心省事,嚣陵之习都除;薄罚轻徭……”
李崇德在志序的最后说,希望以后的君子,如果到罗山来任职,不要再误以为这里难治,而有换个地方的想法。
李崇德后来升任户部郎中,明亡后殉国,被追赠光禄寺少卿,他家乡文安的县志把他列入“忠烈”。
为这个《罗山县志》写序的共有3人:时任县令李崇德,负责编纂的刘广生,参加校订的罗华衮。他们的序都写得有声有色,看了序文就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了些什么,效果如何。所以我觉得读这些序文,绝无枯燥无味的感觉,而是穿越时空,观看古人在历史舞台上的真实演出,比观看某些编造出来的历史剧,具有更加不同寻常的意义,所以我的感觉是一种享受。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