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卫生运动”承载了几代国人的记忆,是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在改善环境卫生、预防和减少疾病、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5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突出强调了“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方式方法”,凸显了实施精准爱国卫生运动策略的必要性,应当由“粗”转“精”,彰显实效。
过去,“粗放型”爱国卫生运动策略让我们的环境卫生大为改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脏乱差的环境卫生状况和霍乱、鼠疫等广泛流行的传染病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损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此,我们国家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动群众在全社会开展了“除四害”、“两管五改”的卫生防疫和环境整治大运动,“四害”大大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在那个时期,这些策略多数是“粗”办法,因为敦促群众养成基本的卫生习惯、提升环境状况和减少传染病发病率是首要任务,就需要用“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这些口号和“门前三包”这些包干的方式方法,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现在,“精细化”爱国卫生运动策略让我们的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在“健康中国”、“绿水青山”推动下,全民健康素养和居住环境质量在节节攀升,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没有了,天花、霍乱等传染病或消失或显著降低,城乡面貌已取得了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新变化。似乎,爱国卫生运动过时了;实则不然,这是对爱国卫生运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采用“精细化”的策略,标本兼治,方能取得实效:诸如在环境治理上,强调科学规范,不断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垃圾管理上,强调精准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在群众卫生习惯上,强调精细到位,打喷嚏、洗手这些基本卫生习惯更加细致优化。
在由“粗”转“精”中,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在不断拓展和创新,并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必将成为维护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