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南柱:与友人论艺之四
—黄宾虹作品是表现纯粹的笔墨技法吗
友人们来余画室聊天,内容几乎不“跑题”,总是与书画有关,这可能是环境造成的,因为余画室除了画几乎没有可观的东西了,再者来访者大都是书画家或书画爱好者以及喜欢此物者,其中有位画家问我:黄宾虹先生穷其一生都是在研究中国绘画的笔墨技法,好像不讲究主题思想。对此余持不同的观点。
傅抱石《黄河清》,51.2cm×76cm,1960年作,中国美术馆藏
伟大的画家傅抱石先生曾有一篇著名的文章《思想变了,笔墨不得不变》,可见笔墨是随思想而变的,思想又是随时代而变的,傅抱石先生此文是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发展,是新时代对艺术的新主张。同样黄宾虹先生的作品内容也是随时代、思想的变迁而变化的。作品反映的内容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多重的、多层次的表现。如傅抱石的《黄河清》、钱松喦的《大炼钢铁》、张文俊的《梅山水库》等优秀作品,就是宏观的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情高涨的投身到建设自己新家园的劳动场景。又如钱松喦的《光明万年》、李可染的《层林尽染》、张文俊的《海上生明月》、傅二石的《登高万古乐》、殷南柱的《夔门天下雄》等这些颂扬祖国大好河山、希望祖国繁荣富强的优秀作品,其内容又是多层性的。黄宾虹的作品就是多重性、多层面的表现的,其内容反映的是内在之美,即黄宾虹所说的“内美”。
钱松喦《大炼钢铁》,37cm×51.5cm,1958年作,家属藏
十多年前与友人谈到全国画山水画的都在学黄宾虹,虽然大多很浅肤,但黄宾虹热势头不减,并形成了一股“黄潮”,全国几乎是清一色的“黄宾虹样”,但余认为黄宾虹热不是“黄潮”而是“黄灾”。记得早年余临摹黄宾虹作品时,常将临摹后的习作拿给导师张文俊先生观看并请求指导,张先生多次观看了我临摹的黄宾虹习作后,对我说:学习黄宾虹先生丰富的笔墨变化,能熟练的掌握笔墨的技法,但学习黄宾虹先生首先要读懂黄宾虹、理解黄宾虹,如果只看黄宾虹先生作品的表面,依样画胡肯定是学不好的,也临摹不好。黄宾虹先生作品的印刷品,印刷出来的是大概的样子,墨色多变的层次是印不到位的,与原作相比差距远多了。张文俊师拿出黄宾虹先生生前赠给他的部分作品,让我欣赏并讲解,要求我按照他讲授的进行临摹。
张文俊《梅山水库》,中国美术馆藏
余见到黄宾虹先生的原作大吃一惊,这是我第一次拜读师祖黄宾虹先生的原作,见画面厚、透、亮,水、墨、线交融,苍苍茫茫、层层叠叠、墨色亮如新、淋如湿,印刷品与原作有天壤之别。张文俊师跟我讲了很多关于他老师黄宾虹先生的 “故事”,特别讲授了黄宾虹先生作画用的墨材大都是明、清时期的墨锭,现在很难买到,最难学的是:黄宾虹的笔墨不仅仅是其表面的技法,他的笔墨是其学识的反映,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黄宾虹先生将其一生对古代先贤的研究、传统文化的研究、对大自然的观察与体会融入到他的笔墨之中,同样,黄宾虹将他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的思想用他的画笔表现在他的作品之中,这是黄宾虹先生作品的“内美”。如果不读懂黄宾虹先生,仅仅是临摹其笔墨技法,那只能是依瓢画葫芦了。张文俊师建议我先研究黄宾虹,多读黄宾虹先生的理论文章及题画句,回过头来再临摹其作品,研习其笔墨特点,学习的效果会更佳,才能真正的学到黄宾虹先生的笔墨。
钱松喦《光明万年》,147cm×96cm,1984年作,中国美术馆藏
通过学习黄宾虹先生的理论文章,了解黄宾虹先生所经历的时代背景,才知道黄宾虹先生之笔墨是随其一生的经历、思想的变迁而变化的。他从一个深受传统教育、念读经史诗文的学童到科举考试的“廪贡生”;从一个传统读书人到忧国忧民的乡绅,再到“不变法无以利天下”的有变革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自此变法就根植于其内心深处了,其内在的标志就是具有民族性的文化精神、自主的艺术主张、独立的社会思考与见解,黄宾虹先生将不受外界客观的物像所限制,而是将其自身的思想情感抒发在笔墨之中,把内在的思想之美、内在的生命之美、民族之精神、文化之精髓用完美的笔墨体现出来,这是欣赏黄宾虹先生作品的内容。黄宾虹先生作品中的“内美”才是他所要创作的目的,读黄宾虹先生作品不能仅仅欣赏表面的笔墨形式,而因欣赏其内在的东西。
傅二石《登高万古乐》,192cm×502cm,2016年作,家属藏
现代研究黄宾虹先生的优秀者很多、论著更多,对黄宾虹先生作品的民族思想、人格精神、独立艺术见解、笔墨演变研究得很详细,余仅得其一二矣,所以不再赘言。
殷南柱
2020年4月5日于溧阳上殷
张文俊《海上生明月》,家属藏
殷南柱《夔门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