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常言道 2020年4月27日-4月30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0-04-27 10:23:46
13165 19 6

世界读书日,朋友圈被各种“劝学”鸡汤刷屏了。网友晒出了当当网的购物车,其中一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全1500册)原价52万元,网购价49.78万元,再加上另外几本书,实际付款24.9万元。算下来打了对折,优惠力度不小了,但这个数字还是惊人的!有网友回应说:“1500册《四库全书》就是有人白送我,我都不敢要,要了,我连睡觉的地儿都没了。”花20多万元买这套巨著,你会舍得吗?对此你怎么看?


 

小启

新闻纸是信息纸,也是观点纸。为强化新闻评论,发挥党报主阵地作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文笔塔·博客》版已改版为《文笔塔·观点》,“博客周话题”栏目已改为“常言道”。“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4月27日常言道刊发名单:

富贵吉祥、常州小城、Hannah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黑与白
  • 西江月
  • 芮玉菡
  • tjm.czly
  • 常州小城
发送

19条评论

  • 巨资购书的价值
    文、莲叶田田


    虽然于我来说,是不可能花20多万去买一套《文渊阁四库全书》,但我对这位花巨资买书晒书的网友还是极为钦佩的,原因有二:

    一是他的崇文之风值得点赞。在没写这篇文章前,我对《文渊阁四库全书》一无所知。经百度,才发现它大有来头,且声名显赫。我们知道,《四库全书》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基本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当年,《四库全书》共抄写了七部,分别贮藏在我国南北七处不同地点的藏书阁中,有承德文津、紫禁城文渊、圆明园文源、沈阳文溯、镇江文宗、扬州文汇、杭州文澜,史称“南北七阁”。

    所以,面对这部宏伟巨著,这位网友肯花巨资购买,不管他是出于真心喜欢,还是附庸风雅也罢,都表明他已经真正认识到了这套书籍所蕴含的珍贵价值,我想,如果在财力充裕的情况下买下它,亲自触摸它、阅读它,感受古籍文化的魅力,如此炫书晒富,让人艳羡!

    二是把它作为私人藏品,在致力于古籍文献传承的同时,对营造“晴耕雨读”的诗书家风也大有裨益。我国的藏书历史,经历了一个从私藏到公藏的变化,这当中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楼。就像《四库全书》这本书,我们读过余秋雨《文化苦旅》的人都知道,它得益于宁波天一阁藏书楼的献书。天一阁曾进呈珍贵古籍六百余种,其中有九十六种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有三百七十余种列入存目,由此,天一阁多次被乾隆帝褒扬和奖赐。所以,我们有时不要片面地把收藏投资与巧夺名利相提并论,在藏书的历史上,许多藏书人淡泊名利,省吃俭用,几代人守护、传承着文化记忆,让人尊敬。同时,读书产生的功效不是一蹴而就,而在于日久天长的耳濡目染。试想,如果这1500册的书籍摆放在家中,每每翻之读之,时间一长,无形中对孩子也是一种榜样效应,由此产生的价值,无以计量。
    2020-04-30 18:06:15 0回复
    0
  • 烟销日出不见人 欸乃一声山水绿
    ——“重金购书”之我见

    看罢某网友花二十多万买一套《文渊阁四库全书》这则新闻,我感到非常的激动、兴奋和憧憬。
    二十多年藏书的经验告诉我,这价格不菲的1500册书在实际摆放中占不了多大面积,即便排成书墙也很难让爱书人产生强烈的震撼。因此,我相信该网友买这套书不是用来装门面,而是用来进行专项学术研究的。
    为了学术研究,“任性”购买大全套,省却了在实体或网络书店中“零配”的时间成本。因为新出的书容易买到,但一些早年间出版物却不易买全或配齐。买了上集,N多年都没配到下集,书籍某处缺页、破损致使文句不通的现象屡见不鲜,常常造成研究受阻,精力分散,创作不能一气呵成。此外,还可避免图书馆借阅中的种种不便。图书馆除了受馆藏数量及种类的限制,还有借阅时限和数量的限制。为了完成一篇论文的创作,同时参阅几十种资料的情况很常见,需要抓紧看完后再借后面的,这样容易造成囫囵吞枣的情况。不过图书馆借阅最大的不便是不能随意批注、勾画和修正,也不利于遍插签条,分类编册,广置卡片,备诸查选,研究学习的效果会打折扣。
    这套全书由于是按老版古籍重新影印的,纸质挺括,印刷精美,所以尽管从收藏的角度看升值空间不大,但其实用性却提高了许多。
    可以利用专业扫描仪把书扫成电子版,然后用软件对其进行OCR文字识别,这样洋洋洒洒的大部头也可以通过搜索,很快实现“合并同类项”,进而自动生成“研究脉络图”,为新时代的研究提供极大的便利。
    24.9万在当下已不算“巨款”,很多家庭可以承受这笔费用。相信大家津津乐道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这笔钱的“用途”——买书。作为一个爱读书且喜藏书的书迷,我认为这二十几万买回的不仅仅是一堆书,同时也是一堆梦想和希望:看心田破土而出的秧苗,让希望越长越高!用好他们,世界亦将为之苏醒!梦之所驱为行之所向,高歌猛进吟唱继往开来!
    我仿佛看到了这个网友在《四库全书》边忙碌的身影,书中一页页古老的篇章,被重新加工创作成一面比原来更加气势磅礴的“新书墙”。他在隆隆的时代号角中,开创着属于自己的荣耀。此情此景,让我发自内心地感慨:这笔开销真的是物超所值啊!
    2020-04-30 12:16:11 1回复
    0
  • 小时候学过句诗 印象很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难道换成书就变得高雅 变得可以理解了 几十万在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小数目 可以换温饱 可以买安全感 最起码的底层需求都还没满足 谈什么上层需求 更何况几十万买来的书 舍得“爱不释手”吗 翻坏了多心疼 何必何必
    2020-04-30 09:19:17 0回复
    0
  • 只想读,不想买。我等毕竟不是“藏书家”。
    2020-04-29 18:21:48 0回复
    0
  • 藏书量力而行,阅读才是根本
    对于爱书者来说,拥有的书籍当然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不是所有的爱书人都可以拥有几十万元购买书籍的实力,并由此成为藏书者,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读书爱好,毕竟藏书需要实力,需要量力而行,但喜欢阅读书籍,书籍的来源可以有多种,即使经济不宽裕,也不会影响自己的阅读爱好,通过借阅、通过购买二手书籍、通过网上阅读,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阅读梦想。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有人说书籍是最好的疗伤之药。也许对于藏书爱好者来说,他们的目的是对书籍的喜欢,是觉得拥有才是幸福的,才能睡觉踏实,但喜欢与爱还是有区别的。真正的爱书人,并不一定要完完全全拥有,记得当年爱好阅读唐诗宋词时,因为买不起的缘故,曾经整整抄写了好几本的唐诗宋词,而在工作以后 购买的唐诗宋词书籍,倒反而没有整个认认真真的重新阅读过,这似乎应验了一位名人说的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借阅的书籍,因为有时间限制,因为需要及时归还,所以需要抓紧时间读完,而一旦自己完完全全拥有了一本书籍,看起来似乎随时可以阅读,但在现代人紧张、忙碌的语境下,反而因为忙这忙那,而将拥有的书搁置一边了,反而影响了自己的阅读数量。
    正如一套《文渊阁四库全书》(全1500册)原价52万元,网购价49.78万元,实际付款24.9万元。算下来打对折,优惠力度不小,但又有多少人是因为阅读而购买呢,即使购买以后,如果没有地方收藏,或者收藏的环境很差,还会导致这些珍贵的书籍受到影响,如此说来,网友回应:“1500册《四库全书》就是有人白送我,我都不敢要,要了,我连睡觉的地儿都没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为一个只有阅读爱好而非藏书者来说,拥有和购买的书籍还是以能够阅读完为好,即使自己藏书多多,也应该加快阅读,毕竟只有阅读消化,才能获得感悟和收益,毕竟人生苦短,书海浩瀚,就是拥有了天下所有书籍,而没有真正阅读过几个,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也就谈不上是真正的爱书者。
    2020-04-29 16:26:28 0回复
    0
  • 我的藏书之路

    如果要我回答这一期“常言道”话题,可以不加思考的说,花20多万元买一套巨著,做不到。理由有三:一是没钱,二是没地,三是读不完,对我这样的耄耋老人肯定是书未读完人先死,留给子孙作财富。我虽不富有,可也有平凡的藏书之路。

    小时候爱书似宝

    我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兜里只要有了一分钱,放学后便会在永丰桥堍上的“书摊”(摆在地上的小摊)上租一本小人书连看几遍,爱不释手。看到别的同学有书,我总会“花言巧语”的设法借来一读,当然我借了同学的书也会千方百计的错时转借他人,以此广结人缘,扩大借书面,为的是能看更多的书。
    稍微长大了就懂得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学问,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命运。落后的农村和贫困的生活告诉我,要想走出农村,唯一的道路是上学,慢慢懂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不读书,有眼无珠”的道理。那时的我读书特别认真,成绩也很优秀。可是,因为父亲早逝,家庭没了顶梁柱,交不起每年几元钱的学杂费,初一、初二开始半耕半读,读到初三上学期就辍学了,觉得这辈子生来就是种田的命,那时我才16岁。

    工作了从中寻宝

    稚嫩的肩膀压不起重担,16岁的孩子要和成年农民一起挣工分有何等艰难,一年多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把我瘦弱的身体折腾得筋皮力尽可又无可奈何。一次偶然的机会,村上的朋友扶着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拿起了三寸粉笔,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几年后又阴差阳错被调到县政府当了秘书。大家都知道,老师和秘书都是“技术”活,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可我这个仅有“八年寒窗”经历的人觉得难以胜任。那时从内心真实的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作为一名共产党必须服从党的安排,决不能患得患失。唯一的办法是拚命读书充实自己,汲取知识弥补不足。
    古人云:“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从实践中感知书籍是人的精神食粮,读书像吃饭一样,不吃饭会肚子饿,不读书会使人精神缺钙,没有精气神,做人需要读书。可是,那时月工资不到30元,连维持家里的生活都显得捉襟见肘,那有钱买什么书。好在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单位订阅了全国和省级的报纸和杂志,足够给自己“充电”。每次跟随领导下乡都会带本杂志,每天报纸上的精华,剪下来分门别类装订成册作为文字仓库。我边学边干,硬是花时间从书本中得到知识,让自己从一个开始连通知都写不好的门外汉,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能独立完成秘书工作的小科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几次调整,开始有了积蓄,就萌生了购书的念头。第一次去新华书店就没有手软,买了工具书和四大名著,如获至宝,也就是从那时起,系统的读完了自己花钱买的书。以后又陆续购了一些国外名著,如《简爱》《巴黎圣母院》等27套和《安徒生童话》等16套以及一些平时我喜欢的书籍。

    退休了手不离宝
    退休时,自己总在想,虽然自己官小职卑,不会有多少心理落差,但是从忙忙碌碌到无所事事肯定有个适应过程。如果想发挥余热,象我这样的“万金油”干部没有市场,想去企业,在职时没有特权铺好后路。最后还是确定安心回家和老婆一起照顾病了20多年的儿子是最好的选择,有时间就读点书。一咬牙买了5000多元钱的书,有《二十五史》《中国历史通俗演义》等,与以前的加起来也有1000多册,还请木匠做了一个书柜。一直羡慕人家的书柜里码着整齐的图书象个“书香门第”的梦想实现了。“读一本好书,如同像交了一个益友”。读书能帮助人开阔视野,启迪了心灵,使我更加豁达和宽广。
    林语堂曾说:“读书最大的理由是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忧。”我有抑郁症,试想通过读书丰富生活,能够充实人生的情操,使人的精神生活不再单调、不再无聊,不再乏味,不再抑郁。在这个多彩的社会,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生的内心世界,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读书还可以延缓衰老防止痴呆。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思考速度会下降,曾经觉得容易的认知任务,如记住人名、房间号,现在却越来越困难。读书不仅能帮助人填充闲暇,暂时摆脱烦恼,能很好地延缓甚至阻止认知功能下降,还能降低心血管、癌症死亡风险,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延年益寿,何乐而不为?
    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越丰富,如果只是享受于物质生活之中,那么,人的精神生活就会空虚,由此,越是物质生活丰富越是要能守得住寂寞,就要拒绝浮躁,静下心来读点书,只有读书才能战胜寂寞,成为精神生活的富有者,这些都是读书的好处。要读书,有条件的可以象这次讨论的话题一样,花几十万买书藏起来,娘有爷有不如自有;没条件买、或没必要买的可以上图书馆借阅,现在社区、村委都有图书室;也可以去书店阅读或网上阅读电子版更方便。只要你愿意读书,书的海洋永远敝开怀抱,在等待你尽情畅游。
    2020-04-29 16:07:06 0回复
    0
  • 书是用来读的 不是用来藏的

    这几年,在互联网共享理念的冲击下,出版业日渐凋敝,纸质书籍的式微让做市的书商头疼不已。大多数畅销书作者,都不再唯出版商马首是瞻,网络成了他们展示作品的好平台,作品火了,自然有文化传媒公司拐弯抹角找寻过来谈商业合作,以往那种自费出版模式,除了偶有一二文学情怀控,在行内也几近绝迹。

    氛围虽不好,可毕竟出版商要吃饭。如何把有限资源在螺蛳壳里做出道场来,考验着他们的智慧。网络时代,炒作是一种时髦,也是一种吸引眼球的手段。一套国粹经典书籍,卖个500往往无人问津,可你若煞费苦心包装一下开价50万,再来个50off,那社会关注指数立马就蹭蹭蹭的往上涨。

    以此来看,定价52万一套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就变得可以理解。打折后,不过才24.9万,放眼先富起来的芸芸土豪,还真会有人买单。并且,潜意识会告诉那些土豪,买到就是赚到20万。

    花20多万买1500册《四库全书》,大抵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藏的。至于这种现代印刷品,是否具有收藏意义,那就见仁见智了。

    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种表述是基于你阅读书籍后精神世界的启迪和获得。它从来不是一种外化的存在,不是你把一堆书杵在屋内,就是颜如玉,就成黄金屋了。

    王小波在杂文《思维的乐趣》中说:“当年去农村插队,带了一本奥维德的《变形记》,队里的人把它翻了又翻,看了又看,以至它像一卷海带的样子。后来别队的人把它借走了,以后我又在几个不同的地方见到了它,样子越来越糟。”这才是书籍的价值所在,阅读的人越多,书籍的意义越发浓郁。

    如果买书仅仅是用来装点门面,则大可不必浪费这钱,这样做也比较low,有钱可选择做公益,做慈善,并不是买套几十万元的书籍就可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恰恰相反,杵在角落的书籍没准还在嘲讽着你。

    以色列是全球人均阅读纸质图书最多的国家,每年达60本,日本40本,而2019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低于2018年的4.67本。你又读了几本?
    2020-04-29 15:49:08 0回复
    0
  • 藏书,应不至于拥有
    半部堂
    买书如果能打对折,这样的优惠我们一般人还是会选择买的,但要花20多万元买一套巨著,那就要因人而宜了。如果有人家资雄厚,喜欢阅读与收藏,不仅无可厚非,而且更让人赞赏。
    我国自古就有民间藏书的传统,藏书家对民族历史的传承有汗马功劳。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浙江钱塘丁氏“八千卷楼”曾被合称为全国四大藏书楼。其中“八千卷楼”的丁氏兄弟藏书事迹尤为让人感动:《四库全书》成书后,分藏于“北四阁”与“江浙三阁”。然而让乾隆没想到的是,“江浙三阁”中的杭州文澜阁,在李秀成破杭州后亦遭焚毁。当时时,在杭州西城避难的丁氏两兄弟,在逛书店时偶然发现,用于包书的纸张竟然是落难的《四库全书》,于是他们决定,要一页一页地把“文澜阁”《四库全书》找回。
    藏书,不止于拥有。中国实业和慈善事业的开创者,曾经的中国首富盛宣怀,也在家乡常州建有藏书楼“愚斋”。他的藏书观也令世人敬仰,他认为贻之子孙,不如公诸同好,藏书观非常开放。在日本收书时,他在日记中写到:“余志在备将来开图书馆,公诸同好,与收藏家不同,故和汉新旧,不拘一格。惟山海壤流,愧无以俾助学界尔。”
    有人藏书,有人散书,唯斯文不灭。乱世黄金,盛世收藏。众多收藏中,愿意收藏珍贵图书也是高雅而珍贵的。
    藏书,不止于拥有,才是大境界。至于有人回应:“1500册《四库全书》就是有人白送我,我都不敢要,要了,我连睡觉的地儿都没了。”也是可以理解的,藏书毕竟要量力而行。如果我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在这个多元文化的盛世,我也愿意购买。
    2020-04-29 15:01:21 0回复
    0
  • 读书受益匪浅 买书因人而异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文渊阁四库全书》为我国古代精典著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该书内容极为丰富,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命脉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特点。据悉,该书由360多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统一以端楷抄写,历时13年时间完成的巨著。通过阅读该书,可以深刻领略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内涵和中华文化的灿烂。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花巨资买该书阅读没有必要,需要时可到图书馆借阅。但该“四库全书”(全1500册)原价52万元,打折后实际只需支付24.9万元,具有较大增值空间,对于收藏爱好者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另外,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和个人,买一套此书作为留给子孙后代的财富,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起到鼓励后代重视读书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效果,或买一套此书赠送给单位图书室,是一个很好的善举。
    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生生不息,文化的血脉、思想与智慧的精髓,都在读书中绵延不绝,久传于世。读书的优良传统沉淀在中华民族的性格深处,“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等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形象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读书的酷爱。当今时代,信息爆炸,抖音、快手、B站等潮涌而来,种种现代传播媒体在拓展人们视野的同时,亦在挤压人们读书的空间;还因激烈的市场竞争,有些人成天忙于工作而忽视读书。笔者认为,作为炎黄子孙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只有认真读书,才能理清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知识是前人经验与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让人从前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通过学习前人的知识再思考、再加工提升,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攺造世界。“积财千万,不过读书”。读书可以使人明理得道,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可以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改变人生。读书,让每一个平凡的人,可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每年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向全世界提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年代,不读书、不学习,就会被历史所淘汰。我们每个人应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断提升自己,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020-04-29 08:32:46 0回复
    0
  • 要有怎样一个超级大书房?
    2020-04-28 16:36:21 0回复
    0
  • 买书不读 聊胜于无
    言无忌
    且不说近25万的价格,就1500册书,我闭起眼睛想象了一下,想不出需要多少面积,但肯定不是一小块地方。我的想法和那位回应的网友一样:如果有人送我这套书,我也是不会要的。
    另外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1500册书能看得过来吗?四库全书应该不能速读的,就按每月看一本来计算,一年看12本,看完需要125年。显然这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买书的目的何在?我想应该是收藏的价值更大一些。如果那些富了口袋但缺点脑袋的暴发户们,在豪宅里摆上这么雄伟的一套书,以此来附庸风雅,装点门面,也不失为书的另一种价值。
    如今在不少酒店、咖啡馆经常能见到这样整套的“精品书”,起一个装饰的作用,有的只是一个壳,里面是空的,毕竟书的重量太大。更有甚者,直接在墙上画一个摆满书的书架,立体感很强,远看也很逼真。
    古语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橱里摆满这套25万的“豪书”,那整个书房是实实在在的“黄金屋”了。一些领导干部和企业家,喜欢在办公室的书橱里摆放不少“大部头”书籍,但很少翻阅,长期束之高阁。有领导干部坦言,书橱里摆上《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虽然不看也显示自己有文化、求上进。有的装修公司还提供增值服务,为客户包买图书,打造豪华书房。
    传播知识的文化产品,成了装点门面的装饰材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窃以为,能读书固然更好,如果没时间或没欲望读书,退而求其次,买一些书来装点门面,至少说明主人对书籍还保持一种崇敬,视读书为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有钱有权之后,还在追求品位。这就如同有人拿黄金来装饰房屋,有人用字画来布置居室。选择书籍作装饰材料,也是个人爱好,无可指责。再说,屋里堆满书籍总比堆满烟酒的感觉好。
    不管是真买书、真藏书、真看书,还是画的书、空的书、假的书,只要大家还认为读书是一件高雅的事,就不失为一件好事、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2020-04-28 16:11:36 0回复
    0
  • “晒”购书单不如踏实“晒书”
    斥资二十多万购买1500册《文渊阁四库全书》,吸引眼球的无非是“所费金额之大,书册数量之多”。相比“晒”豪宅、豪车等大众普遍认知的“土豪行为”,“晒”购书单引发新一轮争议:一则网友认为是变相的炫富,二则若为学术研究能够如此投入,应当赞扬。相比免费获取盗版书籍,巨资买书也是对知识的尊重,本质与花几十元购买几册书籍并无不同。但“晒”购书单这一行为,却或多或少折射出当下阅读风气的浮躁。
    “晒书”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四民月令》记载“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本是将书籍、衣物从屋内搬出晾晒防止生虫。到北宋时期,“晒书”逐渐成为一种倡导品鉴学习诗书文化生活方式,与现在的读书交流会类似。《世说新语》却载有“郝隆晒书”的故事,袒胸露乳“晒”肚皮自谓晒书以炫耀自己满腹才学,但是否具有真才实学却不得而知。如今,在无法彼此接触又懒于提笔表达的网络世界,网友的“晒”购书单也仅仅是用“晒”的方式在特定的日子搏一搏眼球与关注罢了,可谓新“郝隆晒书”。
    学生时代,写读书笔记既检验阅读效果也锻炼写作水平,倘若阅读的文章书籍没有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能够通过写作、交谈的方式准确地表述出来,便算不上有效地阅读。笔者在研究生时期的导师就一再强调,日常汇报一定要用自己的话把实验背景、原理等内容交代清楚,且必须让你的听众能够听懂,若是没有自己的话表述或没有使听者理解,那一定是你还没有完全理解所学的内容。这条理论我一直深以为然,至今仍作为阅读学习的标准。相比新“郝隆晒书”,还是应该在交流、写作中踏实地“晒书”,真正体现阅读的意义。
    2020-04-28 15:19:44 0回复
    0
  • 常言道:买书为读书,才是物有所值
    涂俊明
    花上自己一笔巨额,购进几百甚至上千本(册)的系列丛书,肩扛车载运回,堆砌家屋房室。如此蔚为壮观之势,除了摆设或玄乎之外,恐怕实在难说是“物有所值”,更谈不上“物超所值”!
    从大半辈子的买书、读书、送书经历里,我是这样处置书籍的居家去留之“存在感”的:因为读书的“刚需”,买进所需之书籍;读用完毕,或存放书柜,留作复读备查后用;或转借他人,发挥书之“余温”,重启它的阅读功能;也有的时候会将读过的书籍整理一遍,或者送人,或者捐赠,不让盛满知识的书籍赋闲“长眠”,让其在知识坦途上继续前行,尽可能地多走远一段历程。
    当下,出书、卖书已经是夹杂着某些商家炒作份额,推销者自有一套诱导消费者的“全套精装”道道,会生发出许多的美丽推介言辞,用以“装裱”着推销华丽纸质文本的本质。
    现实社会的文化生活中,不乏那些藏书爱好者在书海里徜徉,遴选钟爱之酷本,当是高雅之至。有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对待书籍的购买、去留问题上,自有不同人的自我选项。假如面对着花上几十万元,购买一套1500册丛书的选项,我的回应是:对爱好收藏的富有者,深表钦佩!对心里羡慕而囊中羞涩者,投以同情!咱们的选项则是“买书为读书,才是物有所值”!
    2020-04-28 14:59:10 0回复
    0
  • 1500册之巨存放可是个大问题,要通阅工程可不小。
    2020-04-28 12:32:25 0回复
    0
  • 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最大乐趣
    首先我对各种"劝学”鸡汤的刷屏不感兴趣。这些哗众取宠的报道无非是一种作秀罢了。书是用来读的,从我从小进校学习到如今古稀之年,一本新华字典就伴随我-生,因为这是学习的工具书,它不旦实用而且是学习人对知识寻根究底的不见面老师。一个人爱读书,不在乎他购买了多少价值的书籍,而在乎知识来源的积累,拿我来讲,我也喜欢书藉,家中藏书也有千余册,但这些书是几十年慢慢地添置形成的,我购书的意向是针对自己学习的兴趣所在,如我喜欢古诗词那么这方面的书籍就购买得多-点,我喜欢对联,对联的书藉也有一百多本。所有的书藉是可以根据自己学习需求而逐年理性添置一些,再则我认为-个人知识的积累並不是-就而成,而是慢慢吸收消化,书读多了各类知识都能知道-点也是-种人生乐趣,但光靠买书也远水救不了近火,由其是化巨资去买自已根本搭不上边的书,一是浪费钱财,二是只能作为装点门面的摆设,是根本得不偿失的,因此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就是读书如果没法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那就挺浪费时间的,所以即使现在拥有很多书,不认真去读,有时碰到问题还是一问三不知,读书为了什么?读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因此,我另-个求得知识积累的好办法就是收集剪报,自年轻时到如今巳收集各类剪报册几十本,内容包括:健康知识、文史资料、世说新语、朔源由来、对联故事、以及关于有关常州地方文化的资料册等等。真可谓是拥有了一套“百科全书”,它对我真正起到学以致用的作用,许多知识我在为天宁街道老年读书会为学员上课时提供了帮助,我收集的知识确实派上了用场。因此化20万元巨资去买书,我实在无法接受,一是1500册《四库全书》我既舍不得买又实在买不起;二是1500册《四库全书》给我这样的人根本用不上是莫大浪费;三是1500册《四库全书》就是白送我确实家中无地方睡觉了。所以我认为学以致用才是读书的真正乐趣, 鸡汤学的购书笑话还是免谈吧!
    2020-04-28 07:59:29 0回复
    0
  • 1500册确实家里没地方放,就算有地方放也不好意思,放我家里感觉像是装饰品!不过好奇里面的内容,网上有么?
    2020-04-27 19:03:34 0回复
    0
  •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是“炒房好”,还是”炒书好”?
    2020-04-27 18:17:16 0回复
    0
  • 如果我有足够大的房子足够多的钱,我会买。
    2020-04-27 11:06:11 0回复
    0
  • 真的 白送给我都不敢要 我怕心理负担太重 失眠
    2020-04-27 10:39:15 0回复
    0
  • 6947
    积分
  • 201
    博文
  • 1334
    被赞

个人介绍

平常语(原常言道)栏目沿用“常州三人谈”和“博客周话题”的采编风格,每周在报纸版面及常州网博客发布话题,刊发围绕该话题从不同视角撰写的评论文章,面向社会各界征集稿件。欢迎某一领域有专长的研究者、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业界精英、评论爱好者等赐稿,请勿一稿多投。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