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白话常州豆渣饼》

一点强豆 最后编辑于 2020-04-07 08:13:34
19526 11 6

白话常州豆渣饼》

(文/一点强豆)

如果要给菜肴评个最佳配角奖

常州人一定会给豆渣饼投上一票

如果是外省人当评委

一定会征服他舌尖上的味蕾

一枚枚小小的豆渣饼

都是浸蕴美味的精灵

跳跃成食客眼睛里欢喜的模样

它可不是点缀,那是一道鲜味

或伴随于主菜侧旁,或轻盈于鲜汤之上

或干脆油煎酥脆小盘一碟

倒上一杯小酒消闲时光

更是仿佛有仙人指路般的通窍了

悄悄地告诉你

常州豆渣饼是一种独特的点化艺术

那是用朴素生活精炼的智慧

里面有常州人一味地道的乡情

他乡人模仿不了

【注】:豆渣饼是由白雀豇豆为原料制作的一种豆制品,其制作工艺仅流传于常州地区,出了常州就难寻其影踪了,豆渣饼一词当然由常州人发明,是地地道道的常州土话。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前后六次驾巡常州,曾在常州籍状元钱维城家品尝过豆渣饼,觉得别有风味。后来皇帝回到京城皇宫,思念常州的豆渣饼,而宫中的御厨是怎么也做不出常州豆渣饼的。

#【我的诗话常州系列】:

《白话常州豆渣饼》

《江南春·白荡·曲》

《常州南大街》

《省常中》

《常州梳篦》

《常州风》

《前后北岸》

《市树广玉兰之歌》

《诗意外的近园、意园、约园和未园》

《湖塘老街是个老江湖》

《我为龙博写支歌》

《常州三杰颂歌》

《市花月季》

《写意溧阳、金坛、武进》

《消失的止园》

《环城高架》

《追梦常州地铁》

《你好,同济桥》

《青果巷,常州的史诗》

《舣舟亭里的对话》

《登仰苏阁》

《运河五号》

《篦梁灯火》

《文亨桥》

《民丰窑》

《红梅公园春日剪影》(图配诗)

《紫荊公园的摩天轮》

《穿过常州城的东径120度径线》

《太湖一湾在常州》(歌词)

《西太湖(揽月湾)赞歌》

《常州,树起一柄宝剑作地标》

《文笔塔影的背后一片空白》

《红梅公园赏梅》

《天宁宝塔》

《天宁禅寺》

《天开异想》

《红梅阁》

《折一页青果巷的梦境》

《常州话说常州长江大桥》

《觅渡里的诗和远方》

《白云溪,常州城的一个梦境》

《印象淹城》

《常州的那段运河》

《淹城的春秋》(歌词)

《一号公路的半马欢跑》

《与一号公路的激情之约》

《一汪积水的写意》

 

3840-hsmkfyn0811407.png

 

T17cgaXm8eXXb_0zU8_101244.jpg

 

87c256ba7b040f3f33c30035532eb44834752520.jpg

 

203_1813676_8a67b1e98ae3c153.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彭岸良
  • 蒋锷初
  • 泉水涓涓
  • 预测者
  • 六塘一柳
  • 品品
发送

11条评论

  • 不管叫啥名,反正我爱吃。
    2020-04-06 12:38:05 0回复
    0
  • 豆炙饼与豆斋饼是两种不同的食品。
    豆斋饼,以白豇豆为主料,但它是有馅的饼,馅有虾仁,蛋清等,一般用作祭祀。
    斋者,戒也。《说文》。
    斋沐、斋月、斋宿等,都与祭奠有关。
    当然祭祀食品,就像猪头三牲一样,是人们常用之食。
    其实它就以豇豆代替面粉做成的有馅的饼,比豆炙饼大了去了。
    豆炙饼、豆斋饼、豆渣饼三个表兄弟。
    是近亲,非孪生。切莫混搭。
    2020-04-03 22:03:16 1回复
    0
  • 肯定不叫豆渣饼,有的说豆炙饼,也有的叫豆斋饼。
    2020-04-03 10:18:59 0回复
    0
  • 这个我同意 豆腐汤里怎么少得了豆斋饼
    2020-04-03 09:24:18 0回复
    0
  • 其实作为一篇记叙小品或散文诗,还是挺不错滴!
    2020-04-03 09:16:07 0回复
    0
  • 刀鱼时鱼清蒸撒入豆渣饼,这种豆渣饼才好吃。
    2020-04-03 08:41:07 0回复
    0
  • 谢谢彭老师博学的指教和善意的批评,其实这段文字写了一段时间了,就是觉得越看越不像诗一直没发,后来干脆就在标题上加了“白话”两字,就这么糊乱发了,反正自己写的玩玩的,没有奢求正经,再次谢谢您!
    2020-04-03 08:34:30 0回复
    0
  • 浸润食香的精致小饼。
    2020-04-03 08:14:56 0回复
    0
  • 最好吃的是白雀豇笃的豆炙饼
    2020-04-03 07:33:54 0回复
    0
  • 首先觉得这个些盘中之餐,令人唾涎欲滴,仿佛让人感觉到了其诱人的色香味了。
    可能有人会想到了妈妈的味道了……
    不过我又要多嘴了:
    是豆炙饼,绝非豆渣饼,这是早上七百多年前的宋代就有记载了。(咸亨毗陵志》(十三卷)上有其详解。
    所谓的"豆炙",就是把豆浸泡发胖后去皮,再水磨成豆浆,用文火逐滴排列铁锅烘焙至成浅金黄色,即可。如上图所示一般。炙者,烘烤也。豆炙,往土里说就叫烘烤小豆饼。
    其原料除豇豆外,蚕豆绿豆均可。
    豆渣饼也是有过的,这是在农业欠收、战乱时期、闹饥荒时不得为之的充饥"食品"。不仅老常州吃过,可能全国很多地方都有人以此代作"佳餚"过的吧,至少比吃糠饼顺溜。
    至于用"豆渣饼"来款待圣上,不知道常州的知府大人有几个脑袋可供乾隆爷砍着玩呢?这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因为乾隆三十多岁后,觉得杀人蛮好玩的:
    稍微了解清史的都会知道,乾隆皇帝登基之初,大行仁政,但乾隆十三年,皇后初崩,按满人风俗,天下臣民百日之内,不可剃头。偏有时为一品大员的江南河道总督犯了此忌,结果自然赐死了之。乾隆当时三十八岁。而他第一次下江南已四十岁了,杀心早就成熟了。
    据《武进文史资料》记载,乾隆爷当年是在常州籍状元诗人钱维城家中亲口品尝过的,而且此后不久竟成了宫中的一道御膳了。
    另一次是武进刘纶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正一品),伴驾驻跸于常,刘纶以此奉上,边柔声说道:请皇上慢用"趁热"吃吧……。
    乾隆是个大吃货,返京不久就思念起"趁热"这款美味了,令膳房仿常州人的做法加工起来了。
    但是,因为皇上说的是"趁热",不知道他是忘了叫豆炙还是只记住了"趁热",从此京中盛传"趁热"为御膳美食了,进而流入民间,不信去问北京人,答案定是:
    不知豆炙,只论"趁热"了。
    再加上一句吧,此言逆耳:
    单就此文,也能叫"诗"吗?我的眼晴在骗我?。
    叫记叙小文断句似乎更为确切些吧,我想。
    如有得罪,诚望海涵海涵……
    2020-04-03 04:43:48 2回复
    1
  • 改一句:它可不是点缀,那是一道风味
    2020-04-02 22:28:40 0回复
    0
  • 7242
    积分
  • 1139
    博文
  • 2428
    被赞

个人介绍

做嗲?弗做嗲!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