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住上别墅了,父子俩还这般较劲,我是服了。
3月28日中午11时许,常州新北区世茂香槟湖别墅区一初三男生祁某某(15岁)在家跳楼身亡。坊间传言是因玩游戏一事被父亲电话责骂后,从三楼一跃而下,最终酿成悲剧。
人生三大悲: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
把孩子含辛茹苦扯到15岁,不容易。如果按照晚婚30岁成家,这位家长也差不多快年近半百了。
就为了在玩游戏的认知上不能达成共识,造成父子间的隔阂、争吵,最终导致阴阳两隔,不能说是谁对谁错,但至少两个人都是蠢笨的。
家长太顶真,儿子太极端,两个人都存在性格缺陷。
游戏的魔力是有目共睹的,这也成了网络时代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些人一看到这类事情的发生,就想让游戏公司来背锅,说如果没有游戏怎么怎么,这种思维要不得,游戏公司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别的不说,你看腾讯游戏一年上交税收多少?让游戏公司一刀切关闭,想阻挡大国GDP华丽曲线的绘制么?
又有人怪罪教育部门,大意是说孩子因学业压力大,无法获得学习的快乐,所以选择逃避沉迷于游戏、网络等虚拟世界。可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有要求而产生矛盾,双方发生争执,孩子情绪失控,酿成悲剧。
这对,也不全对。我对中国的教育制度一直心存芥蒂的,但在这件事上,还真不该怪罪教育部门。固然现在的学业压力较10多年前要大得多,但对于学生来说,是个共性问题。你家孩子学业压力大,难道别人家的孩子学业压力就小了?
所以说,这场悲剧的锅,还得这个家庭来背。
都住上别墅了,还指望孩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不能说是错误,但至少有点奢侈。以前死读书,读死书的都是穷苦孩子,你如今家庭条件优渥,还想让儿子去体验凿壁偷光的境界,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时刻在左右着孩子的心理期许。你如果和外来工一样,租着150元每月的民房,他不敢也不会对你有过高的索求,因为他明白,有些要求不适合这个家庭。
正因为家庭的富足,才更容易滋生孩子的娇纵,同时也更容易钻牛角尖,死胡同里出不来。常州最近也跳了好几个了吧?生与死,是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显然,以初中学生的思维,是不够到这层次的。他们的纵情一跳,不过是死胡同里脑海的瞬间短路,也许跳出后的一刹那,他们是后悔的,但为时已晚。
当年有一部电视剧叫《十六岁的花季》,现在的15岁,完全进入那个对世界最渴望认知的年龄段了。青春期是懵懂的、叛逆的,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善良表示友好,对科技充满好奇,对游戏丧失抵抗。
这不是他们的错,这些都是社会需要他们必须去面对的东西。
我一直认为,对孩子的成长不该靠严厉的打骂,棍棒教育已然过时。父子间最舒服的相处关系是亦师亦友,在解惑的同时,给予朋友间的尊重和距离。
站在这个角度来审视这场悲剧。我个人觉得,父亲的责任要多一点,打个游戏就打个游戏喽,用心沟通一下便是,孩子听就听,不听也未必就证明打了游戏学业就跟不上。再说了,大别墅都住着呢,孩子学不好就学不好,反正今后的出路未必就不如那些穷苦人家的985。
事实上,从兴趣爱好来说,打个游戏还真不算什么事。省常中前不久4名参加奥林匹克信息赛的学生,不被清华提前录取了么?别说这两者没可比性,那些信息学的编程、拆演,不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游戏么?
如果不认为孩子有那种天赋,那不打游戏也未必成绩就能提升档次,如果孩子真有那种天赋,游戏水平也是一种智力的象征。
去年我同学孩子重点高中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他儿子高中时期也一度沉溺电竞游戏,还参加了游戏社团,为此母子关系因学习态度搞得很紧张,我同学就完全站在儿子的角度,一方面支持儿子的游戏训练,另一方面也督促好儿子学习进度,他在母子间的斡旋,既化解了尴尬,又促成了和谐,这样的效果就很好嘛。今年他儿子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校园电竞游戏比赛,还取得第二名。
古语: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的家长们,就是太过焦虑了。都想把孩子按照自己的设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样真的太累了。“断舍离”孩子不明白,难道家长们也不明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