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来势凶猛,各地纷纷出台临时管制措施关闭商场、影院、餐厅等公共场,对完全依靠线下消费和现金流支撑的中小商户来说却是巨大的危机,甚至许多大型连锁企业,如西贝、老乡鸡等也出现严重的资金链问题,直面破产危机。
对如此沉重的打击,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在疫情管控过后会出现一波“报复性”的消费浪潮,以弥补疫情防控期间造成的经济损失。随着快递行业复工,网络消费已迅速恢复往日的火热,三月前各地物流仓库累计发货量已超过80万吨,消费者的购物热情已在线上提前表现体现。但出乎意料的是,多地在陆续解除禁令后,并没有出现预期的消费热潮。上周末,全国超500家电影院复工营业却遭遇史上最惨开局。据猫眼电影数据显示,3月22日(周日)全国影院全天的票房收入仅4.14万元,甚至远低于正常状态下1家影院的票房收入。
一方面,国外输入性病例不断增长,居民对公共场所的安全性仍存疑虑,短期内公共活动、社交活动的恐慌难以消除;另一方面,量体温、查健康码、做登记等必要措施仍在施行,部分店家甚至必须提前预约才可进店消费,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上同时制约了人们的消费热情。对此,各地领导干部纷纷带头走进餐馆、书店,政府采取派发抵金券、扶贫券和工会福利等措施,提振线下消费热情也是在向民众发出信号。
中小企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商户的基本营业收入是稳定社会经济的重要环节,而消费是支撑商业持续发展的手段之一。在一线抗疫的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和每个配合隔离、管控的中国人民都是这场战役最终取胜的保障,推动社会经济恢复运行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当下,地方政府应多出台刺激性的政策措施,老百姓紧跟政府导向,每个人适当地开展“报复性”的消费活动,是帮助商户恢复收入、帮助国家经济恢复的应尽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