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性消费”?不要太乐观了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和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恢复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至于是否会出现“报复性消费”?正好日前有一项2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出某种趋向:11.6%的参与者表示疫情结束后会进行报复性消费,要去超市、商贸“买买买”;45.5%的参与者称不会报复性消费,而是要报复性存钱、报复性挣钱;15.3%的参与者表示没条件报复性消费;另有4%的参与者称自己一向不爱“买买买”,也没考虑所谓报复性消费。
如此看来,大多数人是不会报复性消费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首先是疫情的消除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疫情过后,消费者普遍会存在一段时间的心理恐慌期及适应期,需要经历一个消化过程。本人目前在做一项社情民意调研时就从餐饮业了解到,受疫情影响,目前人员流动和人们外出就餐需求大幅度减少的情况还没有实质性改变,无论是外卖还是堂食,报复式消费出现的概率都极小。业内人士预计餐饮业恢复最早也要到4、5月份。
其次是疫情期间被抑制、冻结的部分消费,有的过了时效就难以重新释放。比如这次的疫情刚好出现在春节期间,按国人过春节的传统,该送的礼已经送了、该买的年货已经买了、该回家的也已经到家了。而且过年期间的消费品类又是集中在餐饮、旅游、快消品等上面。以上三类消费中的最大头的旅游消费又是和时间点相关的。春节没出去玩,复工之后就更没时间出去了,就算今后有政府鼓励旅游消费,但你的“时间”也只能被推迟到暑假、十一黄金周,这与平常的旅游又有什么区别呢,总不能算作“报复性旅游”吧。
再说重大疫情会引发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疫情过后,人们会更加关注健康消费,特别是对食物的选择会更加谨慎。一段时间内家庭消费、在家里吃将会是很多人的主要选择,外出就餐、聚集消费等会大量减少,疫情会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
还有更重要的是消费的前提是“不差钱”。毕竟疫情会影响到一部分消费群体一段时间的收入,特别是上半年的收入,至少是一季度的收入会受到较大影响。并且目前很多家庭、特别是年轻家庭背负较大的负债。意识到风险的个体更容易选择保守的投资和消费,只有拿着现金才会放心。由此消费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这样就缺少了报复性消费的基础。
因此,促进消费和推动经济恢复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所谓的“报复性消费”心理,毕竟只有对未来有信心,人们才愿意掏钱,甚至花未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