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去探望一位好友,在她的房产中介所了解到,花园新村至今还有劈户,什么?当年知青们回城后,无婚房,许多单位无奈,创新了一室分二的劈户方式,以解燃眉之急,本人居住近十年,盼新房心切,在1992年疾书高呼,故有拙作发表于《常州日报》第四版,仅题目改为“老劈们的欢欣”,全文未改动:
《愿天下寒士俱欢颜》 一岳建
久居劈户,感受甚多,何谓劈户?一室住两户也。这新生事物的产生,胜过红娘月老,牵来两家朝夕相见,济济一堂;逢年过节,你亲我眷,煞是闹猛,使人深感“人口非控制不行”之意义。要是一方上“三班倒”,便苦了“小皇帝”,白天不得喧哗,晚上早早熄灯,讲“狼外婆的故事”共度良宵,如有违禁,怨、赌、怒三气,一齐横扫那白嫩的小屁股。阳台只有一座,甲有乙无,反之亦然,无阳台就与太阳无缘,光照不足,个中的酸甜苦辣,老劈们也得硬吞。倘若双方争夺楚河汉界,那么兵戎相见便不足为怪。炉火正旺的厨房,乃战争根源,转身相撞,四目怒视,拿错佐料,出口不逊,回房灌闷酒,借酒壮胆,唇枪又舌战,视作陌路人!吵后细思量:这劈户猴年马月能重分户?即使父母官出面,也是千篇一律,寄希望于未来,“不久即可解决……”于是,老劈们怀抱衔奶瓶的接班人,盼望到孩子已背上了书包,焦虑中难免有不雅之词出口……
老劈们都在“五、一六”层,或顶天,或立地,但总算有了立锥之地,比下乡住草房、睡船洞、开河打地铺要好得多。满足了现状,却难以理解有些楼房的二、三层,门锁着,灰积着。有次见一室门洞开,遂入内问何人居住?主人答曰:吾有儿子,儿子有孙子,一代一代总要成家嘛……余闻之忿然,居然有人占房,自有好友相劝:不可造次,若一意孤行,必定赔了夫人又折兵。遥望广厦千万间,于是再翘首企盼:劈户必竟是前奏曲,新的乐章在后头……想到这里,虽蛰居劈户之中,仿佛已乔迁新居:鞭炮声震耳欲聋,硫磺味诱人好闻;阳光洒满的阳台上,海棠紫红、文竹滴翠、地柏深绿;整洁的卧室内,水仙花发出阵阵馨香,淡雅的窗帘令人陶醉;父子伏案或读或写,妻子坐在沙发上打着毛衣……
“忽如一夜春风来”,猴年新春,云开见日,住房改革制度翻着斤头,横空出世,一连串的方案与百姓见面……是啊,低房租、无偿分配的住房制度早该寿终正寝!走国家、单位、个人共同筹资建房的道路,才能逐步改善住房拥挤……劈户、无房户渴望的“琼楼玉宇”出现在眼前,高处亦可攀!
只有安居,才能乐业。但愿居者有其屋,“天下寒士俱欢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