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一只九头鸟
——从武进乡村走出的湖北名医张六通采访记忆
李寿生
近日,云南诗人陈衍强在《读一首好诗》公众号上推出了他的最新诗品《仰望天空》,随即,文坛和读者们为他的诗句“随时仰望天空,看是否有九头鸟飞过”争得不可开交之时,寂静的夜晚,我也想起一个湖北佬,一只来自武进乡村的九头鸟。
那已是22年前一个初冬的故事了。
一见面,我们的采访就被浓浓的乡情包围着。他说,他是武进薛家镇芮庄桥张家村人,1954年毕业于武进登瀛中学,当时的教导主任是包容海。接着他如数家珍般地报出家乡邻近的村庄:朱家塘、袁家塘、屠家巷、三板桥……我说,我老家在离芮庄桥只有三里之遥的吕墅桥,登瀛中学62届毕业生,也是包容海的学生,上初中时,每每从芮庄桥边走过。他惊呆了,他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家乡媒体第一位来武汉采访他的记者,竟是道道地地的同乡、校友,顿时,脸上闪现出难以名状的喜悦之光,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平静。“他乡遇故知”之喜悦,古人将它与“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相提并论,一点不为过。于是,湖北中医学院那间桂花飘香的接待室里,两个浓浓的乡音在久久地交织着、回荡着。
张六通,1939年生,1956年赴武汉求学,1964年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本科中医专业,留校担任教学、科研、医疗工作,1987年被提升为湖北中医学院院长。曾任《湖北中医杂志》主编、湖北省卫生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省中医医院分级管理评审委员会主任、省八、九届人大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香港中国医学院名誉院长、澳洲传统中医学院名誉院长、纽约国际东方医药基金会顾问。
一个专家的地位是建立在科研成果上的。他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科委、省教委、省卫生厅下达的科研课题12项。其中,他参与主持研制的“XZD—H型袖珍针灸电脑”,1989年省科委组织专家认定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后获比利时第37届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银奖。他先后出版《中医心理学》、《中医脏象学》等专著9部,1991年开始担任北京中医学院和湖北中医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担任湖北省重点学科内经学术的带头人。
古往今来,大凡成就斐然的科学家几乎都有一个苦难的童年。张六通6岁失去母亲,从懂事起,张六通便与父亲相依为命。每天一大早,便要扛着锄头,挑着畚箕,去干那农家通常都不愿沾边的捡粪活儿。每天放学归来,以及寒暑两假,都要协助父亲务农。正因为家庭贫困,初中毕业后,他选择了武昌医士学校,那时上中专,国家每月发8元钱生活费。星期天、节假日,他在学校“勤工俭学”,拉板车给学校拖米拖面拖煤。寒暑两假,他在武昌码头边挑砖挑砂扛水泥,拚死拚活干一天,只拿块把钱。但积少成多,4年中专,加之后来的6年大学,他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贫穷,对人是最大的考验,有人在穷途中沉沦,有人却在困境中奋起,张六通属于后者。
张六通从一个普通的教师成长为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这漫长的道路无不浸透着他坚韧不拔的努力。1967年,湖北仙桃县急性脑膜炎大面积流行,一派“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凄惨景象。张六通和一位西医带领一个班的学员赶赴现场,当晚一个区因缺医少药就死去20余人。张六通带领学生,使用一种代号为“1101”的中药方,给病人口服。病员成群结队,张六通和他的学生们通宵达旦给他们治疗、护理,开始还戴上口罩,后来忙得连戴口罩都顾不上了。流脑的特点是病人吃什么都吐,医护人员便灌了又吐,吐了再灌,直到药物在病人体内生效为止。如此夜以继日一个多月,治好了97个病人。当地政府感激不已,区领导亲自帮厨,烧甲鱼汤、猪肝汤、鸡蛋面,全天候24小时供应,以慰劳医护人员,其场景十分感人。
张六通有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从事教学、科研和医疗四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上世纪70年代末,医药界掀起了一个“西学中”(即西医学习中医)的热潮,张六通在各种类型的“西学中”班讲课,走遍了武汉三镇。他深入浅出的中医理论以及中医治疗各种疑难杂症活生生的例证,征服了武汉西医界。事实胜于雄辩:华中农学院一位党委书记97岁的老岳父持续高烧,看了三天西医,热度不退,张六通仅用了一帖小柴胡汤,就使老人药到病除。另一位病人因精神刺激,3天滴尿全无,生命已受到威胁,张六通以3味中药敷之肚脐,2小时后就使病人小便畅通。许多原来对中医持有偏见的西医听了张六通的讲课后,都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十几年前,张六通从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曾远涉重洋,先后到澳大利亚、日本、美国和韩国等地进行参观访问和学术交流,多次参加和主持国际性中医医药大会。谈到中医学的发展趋向,张六通认为:除西医外,外国在发展自己的传统医学方面,远远赶不上我们的中医学,现在不少国家都在研究和借鉴中国的中医学,中医正在走向世界,前景灿烂。
作为医生,最大的欣慰莫过于一个个病人的解痛和康复。作为教师,希望与梦想莫过于一批批学生成长为栋梁之材。张六通可谓桃李满天下。湖北省所有的市县都有中医院,其院长和业务骨干,几乎都是张六通的学生。在国外,张六通的学生也遍布不少国家和地区,一次去美国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完毕后,从纽约到费城,从费城到华盛顿,从华盛顿到休斯顿,张教授的几位学生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一路上为他驾车、购票,安排食宿,陪他旅游。每当遇到此情此景,张六通心中总是涌动着一名教师特有的幸福感和责任感。
自从退休以后,我已多年未跟张教授联系。常州吟诵传人秦德祥生前与张六通断断续续有些往来,通过秦德祥,我与张先生曾互致问候。秦先生病故后,与张先生的联系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杳无音讯。但我相信,今年81岁的张六通还健在,他一定在为湖北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而殚精竭虑,贡献他的中医智慧。
图1、回武进探亲,张六通仍不忘给乡亲们义诊。
图2、张六通(中)与本文作者留影,右为秦德祥先生。
图3、张六通在故乡的土地上深情眺望。
上图:张六通在故乡的土地上深情眺望。
下图:2001年,张六通(中)回武进探亲,与故乡好友李寿生(左)秦德祥(右)合影留念。
回武进探亲,张六通仍不忘给乡亲们义诊。
本文图片为张海韵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