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正式入列的山东号航母,十天内由北向南再由南向北横穿台湾海峡,充分秀了一把中国海军的强劲肌肉。先进武器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鸦片战争,人多势众、池深墙高的大清输给了越洋而来的英国远征军;太平天国百万雄兵输给了数千人的洋枪队。当然,也有特例,毛泽东的小米加步枪打败蒋介石的飞机加大炮绝对是战争的艺术。
外科医生是另一个战场上的战士,同样渴望先进武器。十年前,上海和北京的大医院就争先恐后抢购达芬奇手术器械人。现在,各种各样的先进设备层出不穷:超声刀、水刀、射波刀……不一而足,大大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和成功率。然而,那些陪伴我在手术台上作战的“土枪土炮”依然让我念念不忘。
新年第一天,在家辞旧迎新整理抽屉,看到一件小工具——在腹腔镜手术没有普及之前,我们发明的“打结器”,用于微小切口下的深部打结。看到它,让我浮想联翩,仿佛是早已见惯了德国厨房琳琅满目刀具的中国大厨,又想到了自己当年耍过的菜刀。
回想当年,每当抢救严重外伤肝脾破裂病人,身边常带两件手术神器。第一件是一根钢丝,长约20cm,直径约1mm,两头磨尖,各锉一个向内斜豁口,约0.5mm深,可以嵌入丝线,我们称之为“肝针”。这针既有硬度,可以穿透组织,又可弯曲,便于在狭小空间进针、拔针。由于肝脏厚达15cm,一旦深部破裂,医用缝针根部够不到,用我们自制的“肝针”,可以轻松对穿肝脏,实施肝脏的缝合。利用这件神器我们抢救了不少严重肝破裂的病人。现在对肝脏的解剖了解越来越清楚,修补缝合肝脏的武器也越来越多。医学的理念上也要求医生尽可能地精细修补处理肝破裂,简单粗暴的“肝针”逐步弃之如敝履,束之高阁。
第二件神器说出来或许会惹人笑话,那是一件菜市场肉档、鱼档老板穿的塑料围兜。腹部外伤内脏大出血的病人,腹腔内往往有2000-3000ml的积血(甚至更多),一破开腹膜就会有大量血液喷涌而出,远超过电动吸引器的吸除速度,加上此时破裂的血管还在喷血,必须分秒必争、浴血奋战。一番战斗后,医生们往往也是“血染的风采”。有些老医生怕弄脏自己的衣服,会“真空”上场,污染了便于一洗了之。然而,三十年前的寒冬腊月凌晨,经历了大手术的洗礼,疲惫不堪、满身血污的身体在没有空调、没有暖气的盥洗间,在刺骨的自来水龙头下冲刷,痛苦的感受可想而知。另外补充一点:反复消毒、清洗后的手术衣本就不牢固,“真空”上场者在手术台上一扭腰、一使劲、一哧溜,PP就有可能走光了。机智又害羞的我们这些小医生,穿上小nn,外套一件神器围裙,既没有走光的危险,也能“出淤泥而不染”。
三十多年的外科生涯,我有幸使用了各种先进手术器械,享受了现代化武器给医生带来的便利。武器固然重要,却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正如,七十年前共产党战胜国民党依靠的不是武器一样,当下优秀的外科医生,除了要熟练掌握高精尖武器以外,还要练就在艰苦条件下,没有先进武器仍能克敌制胜的本领。这就要求外科医生们平时苦练基本功、善于挖掘利用“土工具”。这样的医生不管是在设备齐全的现代化医院,还是在条件简陋的边远乡村,都能一样治病救人,从而让手术从“技术”转变成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