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留青竹刻资深“票友”,原创作品有限,技艺水平一般,这次勇敢地携作品参展,主要的目的,不是奔着奖项去的,而是见识精品、领略技法、认识前辈,总之,既然跨进工艺美术的大门,就不该自以为是,闭门造车,走出去,才能认清自己,认清方向。
这次观展,我的确大开眼界。
这是近年参展人数最多的一届“艺博杯”,听说去年常州的参展者不过二十多家,今年暴涨到46家,几乎翻了一倍,因而展会布置在国展中心整个A馆B馆,各种工艺品类,可谓琳琅满目。
整整三天,我都和椿轮流出去观展,见识了太多门类的工艺品,比如烙画、核雕、玉雕、木雕、铜雕、牙雕、影雕、漆雕、布艺、陶艺、竹刻、发绣、苏绣、乱针绣、面具、梳蓖、面塑、泥塑、刻纸、瓷画、香包、紫砂壶、铜版画、紫袍玉雕、木刻年画、板鹞风筝等等。
本次展览以展示工艺品为主,销售为辅,且各市工艺大师悉数参与,因而在展会上可以见到很多大家,热情地介绍各自的工艺特点,并不强求谈成生意。
通常,手工艺人对自己亲手完成的作品都有着执着的自信与骄傲,不容他人随口置喙,也不接受随意还价,所以,展会上的一些手工艺精品价钱高得令人咋舌,一个铜雕的鸟笼挂钩要上万元,一块凤凰图案的和田玉坠一万二;一把工艺黄杨木梳四千八……
工艺品的价值多少难以评判,多半以艺人的名气与技艺为标准,谁也无法质疑其是否货真价实,因为艺术无价,因为真正喜爱的、能接受那价的,根本不在乎这些。
我作为参展菜鸟,没想过自己的作品会售出,对自己的作品价值几何也没数,我想,虽然用心设计,精雕细刻,但我又不是大师,如果碰到有缘人,那就便宜点给人家吧。
抱着这个念头,开展第一天上午,我自己设计、创作的一件小茶则——“清净心”就被人收购。
结果还被老师的一通长途电话数落:纯手工雕刻作品容易么?作品价值咋能定这么低!
好吧,我并非看轻自己的作品,只是,被人欣赏被人喜欢实在是大快人心的一件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