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青果巷(组诗)

冯光辉 最后编辑于 2019-08-24 08:04:55
11988 5 6

青果巷(组诗)


             冯光辉

                                    

青果巷

谁都看到,青果巷

每年会收获一千枚青果

谁都知道

走一次叶绿清香的青果巷

不会见到半粒青果

 

光阴逝去  青果不青

千万别以为,刻意寻找

可以寻找出掩藏在巷内的

青果寓言或青果童话的棺椁

沉甸甸的青果

与棺椁无关

青果巷的每一扇门窗

瓣开都是成熟的课文

我们无法驰函飞流直下的历史

去查询结果季节

只知道,能够炸裂人间混沌的

就是具有伟力的青果

 

成因  乃滴滴琼浆凝固

为果  乃翩翩玉液淬砺

一巷明澈穿越

一巷重彩泼墨

一巷无量抒发

一巷熏风而过

 

异果同巷 

青黄两向

我不与青果失之交臂

我不予青果诗以具象

满满的历史已挂满青果巷

满满的青果巷也已挂满历史

她的静穆和她的驰名,留存的

是同一个清澄的回答。古往今来

青果巷就留存一颗果实——

因果

 

麻条石呢

苏东坡黄仲则一前一后走过

一条叫青果的小巷

这里便拥有了宁寂与文气

平仄和词牌记录往事

也让巷口到巷尾铺陈的麻条石

长出了石根

像诗词排列。多少代过去

石板扎在地上依然不会摇晃

即使扎在纸上

依然闪耀光芒

 

赭色的麻条石

明晰记着这是小巷的脊梁

小巷

是横陈整个城市的书房

因为麻条石,能够预测阴晴周期

因为麻条石,能够感知日月痛殇

 

这座城市历史的计算

是以麻条石斑驳的年龄为长度

这座城市文化的彰显

是以麻条石大氅的灵魂为厚度

可是,巷口巷尾

却响起一丝丝卑微的哭泣

 

即使祖先按照常州的州字

一个脚印一块麻条石铺陈巷道

祖先也没有守到宁静致远的一腔衷肠

终有人从心口开始

撬起第一块生长丰茂石根的麻条石

千家万户的缠绵之梦

就被冰冷的钢钎深深洞穿

麻条石和民居组合的美梦

不再是童话般的殿堂

麻条石和居民相成的诺言

不再成浪漫的春水荡漾

 

搬走一块麻条石

就是撕裂青果巷的胸膛

搬走一百块麻条石

就是在城市里抹掉青果的芳香

 

如今的麻条石没有了

如今的脊梁就没有了

有人天真的将寻物启事贴遍整个城市

回答的

只有清泪两颗

震颤清瘦的诗忧歌伤

 

孩儿会问

哪里还能够看到麻条石铺就的巷道

我们只能告诉他

方志

 

我们常常会踢疼自己的脚趾

只要心不在焉

即使平坦的石板路

我们也会有踉跄

 

踉跄不同于云端之上的漫步

那是我们在急于赶路时

凸起的石块以及坚硬于脚趾的东西

给我们惊出冷汗的忠告

坦途上

切忌得意忘形的撒欢

 

我们常常会被自己绊倒

我们常常会踢疼自己的脚趾

甚至于脚趾流血

甚至于指甲与肉体的分崩离析

包括形式意义上的鞋

都会让我们飞逝三魂六魄

 

谁能记住

踢疼脚趾

是另一种错误的即将终止

谁将不再会

踢疼自己

 

我的钢笔在哪里能够吸上墨水

我的钢笔已经吸不到墨水了

没有墨水。我的钢笔

只是一截枯萎的树枝

任何时候都可以折断或者腐烂

墨水是我的语言

墨水是我的血液

没有墨水

我也会像枯枝一样折断或者腐烂

走过两座行政大楼和三条繁华大街

问及百人,我的钢笔都没有吸上墨水

此刻我唯一的沉默

只是看着手中的钢笔

日渐消瘦

 

我的钢笔在哪里能够吸上墨水

即使是残剩的墨水

我不知道现在有谁在用墨水

碳黑或纯蓝

难道盛载过墨水藏掖过秋虫的墨水瓶

也会像青铜沉寂地下

 

一滴墨水不能够行成流速

它只能静伫如莲

墨水的形状如同我头颅的形状

只有笔管饱满了我才心安

尽管这个城市早已色彩斑斓

碳黑和纯蓝却不能在城市里流淌

我哀我伤

因为墨水也是饮料也能调出

洞穿心肺的鸡尾酒

其墨水本身

就能够将岁月击穿

 

小小的一滴墨水

可幻化泱泱大湖

虽不能浪溅历史

也能映历史一斑

对日夜兼程的民族

墨水当在我们的背囊

一同前往明天

 

我恳求市长:颁发一瓶

像天空一样纯蓝

像眼珠一样碳黑的墨水

作为对我的最高奖赏

 

手指青果巷的方向

常有路人问,青果巷怎么走

我手指青果巷的方向

说,也是我要去的地方

 

我们生存着

总有千万件东西要被我们赞美

人是需要怀念的

人是需要梦魂的

人,也需要珍藏的

这座城市的人,也许

都和我一样手指青果巷

不会错过方向

 

在手指青果巷方向的时候

漫漫长夜

已经结束

 

盛爷家的屋檐

盛爷不喜欢站在屋檐下

不喜欢自己像一根虫蛀过的老桩

顶着不再光鲜的屋檐

四十六个雕着龙凤的瓦当

如同一嘴稀稀落落的牙齿

被风雨浸泡的只剩下六个

 

盛爷要走出青果巷就须经过屋檐

因为家门就在屋檐下

盛爷说经过这里能够听见果实开裂的声音

能够看见金黄的苹果串串的葡萄香蕉以及

清白的萝卜翠绿的青菜

拄杖的盛爷用拐杖戳戳屋檐

一片残瓦就落到地上

盛爷说,从前的屋檐下

都是丰收的果实

种了一春的庄稼

到秋收都可以贮放在这里

都可以吊满屋檐下每一根椽子

就是冬天的寒风

吹到屋檐也会变成和风万束

成为年复一年的盛姓延续

丰富的屋檐

是和故事以及打情骂俏融合在一起的

 

盛爷说,现在不稀罕屋檐了

果实太熟了就会烂

就像椽子

盛爷还说,现在看见屋檐就伤心

再过一年,自己的拐杖

就够不着散散拉拉的瓦片了

如同自己的牙齿

再也够不着米饭

 

目睹一只麻雀钻进砖缝

一只麻雀

忽然降落在我要行走的巷道上

它踉跄着乱窜

虽然是麻雀,但它是小麻雀

小麻雀没有飞行高度

小麻雀没有飞行速度

小麻雀刚刚从屋檐掉下来

 

三五只老麻雀忽然在我的头顶飞旋

慌张的鸣叫

这时的鸣叫已经是对我的警告

我只能够站着

想看着老麻雀能够飞下来

飞下来将小麻雀带着飞回属于它的天空

小麻雀飞上天空我才可以走自己的路

 

小麻雀看着我没有像它一样的翅膀

就惊恐躲避

小麻雀钻进了砖堆里

寻求庇护

目睹一只小麻雀钻进砖缝

显然与它的生存原则

背道而驰。但小麻雀

钻进砖缝我就看不见它了

只是老麻雀还在我的四周

唧唧喳喳的警告我

保护着砖堆里的孩子

我只能匆匆避开

 

之后,尽管巷道已经修缮

我每次走过都要朝那里看看

惦记那只小麻雀

飞出来没有

 

棉花

棉花

在人们去采摘的时候

它就开始闪现温暖的白光

朵朵棉花的白光

自此温暖我的一生

 

每一个人来到人间

棉花就给予温暖

幻化为棉被裹着赤裸的身体

不让我的后背遭受雷电劈打

不让我的胸膛遭受风雨侵袭

即使双足被碎石磨得皮肉绽开

也是闪现白光的棉花在填补

棉花说,不会让所有人流血

棉花也说,不会让所有人漂泊

 

从此我们知道

即使到临终

棉花成为棉絮紧贴我的肉体

一路护卫

 

天下所有物品最易吸收阳光的

是棉花。棉花无私转给我能量

它让我闻到阳光的香味

那香,是清洗疲惫身躯的良方

 

我爱棉花

一团团棉花会在我的青果巷出现

幻化出一巷白鸽飞向蓝天

我不会瘁然离开棉花

它能够清洗眼睛清洗口腔

清洗肠胃清洗胸膛

也清洗我繁重的双肩

也清洗我要过往的青果巷

 

有棉花的地方

一定是我的栖息地

 

房间里忽然飞进一只蝙蝠

夜色降临的时候

我看见老宅的房间里

忽然飞进一只蝙蝠

我不知道它从哪里窜出来

像一团带羽翼的墨

携带飞行的声音

在青果巷的老宅涂来涂去

 

狭小的飞行距离

远不是它夜晚的真实飞行

房间,它是不能够

熬过漫漫长夜的

它的灵魂应当归属于城市的夜晚

只有到了那里

它失灵的感官

才能够继续延伸着勃勃生命

我将紧闭的窗户打开

想让它奔赴明月高照的空间

可这一招并不灵验

 

隔一日我再次来老宅,发现它竟然

还在房间里飞行

看来,它的感官并未失灵

只是我感到老宅里每一根梁柱上

除了充满有力的支撑

还有蛀虫

 

东山墙上的水渍

青果巷的每一户人家

没有谁能拒绝

东山墙上由水而洇开的斑驳图案

淤积的水渍是凝固的水面

使老宅在水下变得很诡秘也很丰富

似乎干死的水

还在不断的扭动躯体

试图复活

 

我知道不分季节的雨雪和雾气

是从东山墙外

一年又一年的渗透进来

一百年又一百年的积攒起来的

水渍,厚厚的霸居在老宅上

不脱落。脱落的

只是爷爷奶奶淤积沉重水渍的牙齿

 

东山墙上的水渍图案

原以为都像我家的一样

如涌动的瀑布悬挂在屋檐下

后来与玩伴打赌,才知

每面墙上的形状都不一样

像虎  像兔  像山  像树

有的水渍图案说什么就像什么

有的什么都不像

 

我赌输了

但还是不明白

为什么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

都衍生在东山墙上

 

我的隔壁有人在唱歌

我的隔壁有人在唱歌

没有伴奏带。他在干唱着

不知他从什么地方窃得快乐

立在窗口有滋有味的唱

 

他会唱很多歌

每首歌就唱三两句

从大阪城一下子滑到拔根芦柴花

从春来茶馆一下子滑到打虎上山

也可以从小铃铛滑到我爱北京天安门

也可以从鲁冰花雪绒花滑到三套车喀秋莎

而且没有一句能够唱到谱上

但他天天还在唱

歌词缭乱 

歌声坚定

 

他唱得很投入很动情

不连贯的歌词和跑调的歌声

带着烈风般的金属

总在黄昏冲击我

 

我的安静时间被他搅乱了

小巷的安宁被他搅乱了

有人去交涉

他说他喜欢唱

唱歌是唱一生的大喜大悲

只要心不抽搐

就一直唱

不唱上几句

难受

 

他的歌声依然天天在我的隔壁响起

我记下他唱歌的歌名

想将歌名筑成一条石板路

走过去看看他的从前

 

我遇见一架筝骨

在青果巷的一堆瓦砾上

我遇见一架筝骨

似乎是一只乐不思归的鹰骨残骸

线已不见  纸已不见

光鲜不见  主人不见

仅剩竹篾还能辨别

 

是从飞翔中跌落下来

还是被搬迁的居民遗弃

我不得而知。只知道

结局,总在纳在一块础石下面

使得础石的圆面一直在斑驳状态

 

很好。新年第一天

便有飞翔的词汇在我眼前

轻轻飞扬而上的

是内心感悟一种从未有过的历练

 

鹰的历练和筝骨一样

只是孤寂地在瓦砾或天庭寻找生命的沃土

或者依着凌乱的树梢或墙壁避冬

因为冬天总是漫长

因为冬季照样存在活泛的虫子

照样可以吞嚼筝骨以至断裂羽翼

 

其实,筝骨陈横与风筝飞翔

都与主人的心灵是否失重有关

 

我确幸自己没有失重

因为行囊在背上增强着脊梁力度

从筝骨上折一段竹篾

作为鹰的生命标本

与墨水一起庄重地进吸我的笔管

我知道,筝骨在任何一堆瓦砾

都可以萌芽

以至获得勃勃的再生活力

 

今年的春天以及今后的春天

属于我的筝骨一定长势丰茂

一定给予风筝的滋润

我的心尖上

因为有一抹萌芽与筝骨的相同属相

也同样在瓦砾里可以待哺  生长 

直至

在云层对抗雷电

 

墙角

墙角多了

就有了小巷

就有了交错

就有了风的漩涡和平缓

就有了光的阴冷和温暖

就有了丰富的流向

  就学会了转弯

  就不得不转弯

  也就带着各式背景

在转弯

 

青果巷站牌

这个城市有多少公交站牌

我不知道。只知道

它们都竖立在我们的家门口

站牌上的每一个地名

都是路标

都指向心心相印的家

 

在站牌与站牌之间

没有谁能够看到

我们大步流星的身姿

似乎,站牌

将我们坚实的脚印深深湮没

 

我们天生没有凭着嗅觉认路的本领

更没有在站牌下

抬腿撒尿去标明领地的本领

莫说在狂风骤雨中

即使在风和日丽中行走

没有站牌,我们也很容易

迷路

 

我们只有一个家的所在

我们已经绝缘了到处是家的流窜

所以,这个站牌对于城市很重要

往往它的重要  超过

姗姗来迟的公交车

 

能够看到站牌

就能看到自己的归地

        

倒扣的水缸

一只被时光吞剥了沿口的缸

在斑驳的墙角下孤零零地倒扣着

没有人用眼光去摩擦它

也没有人能够围着它

像神山虔诚地朝拜它

曾经与我们的户口簿紧粘在一起的水缸

似乎过去

 

谁知

闪烁陶釉光芒的水缸

依然倒扣着无数家庭的生机

依然倒扣着与水有关的干涸盛夏

依然倒扣着与咸菜有关的饥饿严冬

我想挪开它,看一看

祖辈的典籍

 

缸底朝天,积蓄了往年的雨水

一汪浅水,在阳光下清澄如镜

可以照见我

我也看见

深深地与水缸维系的一家人

 

薄缸一只

我以六欲之力,却无法挪动

它还是固执地承载一代代人的

七情之重

 

水缸,默默倒扣在

我高于眼界的内心

 

花台

在我的头颅还够不到台沿时

花台上的四季总是青翠欲滴

无论是天竺还是绣球

无论是月季还是兰草

都在庭院里弥漫清清幽香

 

这条小巷有多少庭院

就有多少花台

比花台更多的

是巷弄里的人对花台的眷恋

盛家阿姨发髻上的月季

是吴家阿婆在自家花台上摘的

恽家丫头辫梢上的栀子

是王家爷爷家的花台上长的

唐家小姐胸前的白兰花

是冯家大哥家的花台上采的

葱郁的花朵使得小巷夜晚清月

蓬勃的花朵使得小巷白日暖阳

花台,培植了弄堂

也培植了人的向往

 

庭院一角

祖辈总会按照万卷书脊的方式垒筑花台

更会按照抚养孙儿的方式种植花朵

一条小巷

万朵蓓蕾

谁都不敢亵渎千娇百媚

 

可当我的目光高过花台

吴歌燕啾已不在

梅兰竹菊也不在

我只能够看到

一条弄堂,仅剩半壁泥台

囤的,只是以往的残垣断壁

 

将弄堂移植到历史书的筛子里

筛眼里漏下了年月日

漏下了人名

甚至于事件的细节

但没有漏下

一方花台

 

门环

青果巷已经没有一副门环

可以闪闪发亮

可以将屋里的人

扣出吴侬软语的声音来

 

大清的风云还裹在门环上

民国的雷电还附在门环上

我上前轻轻一拍

一条弄堂的动态人生

还是汹涌而来

 

门环,犹如凌霄花在灵璧悬挂

但不随风而荡

铁质的门环铜质的门环

都是青果巷人敞亮的

铮铮标签

 

轻轻一拍,七律的古弄可以弥漫吟诵

轻轻一拍,五言的深巷可以飘出酒香

别以为青果巷真的没有闪亮的门环

即使锈蚀

只消叩开一扇门

你可以酣睡百宿

 

一副门环

两阕情怀

门外的景色已化凤凰

门里的故事已成涅槃

 

遇见门环

不要错过

拍一拍

可以心生怀念

 

一盒火柴

在一块青条石上

有一盒不知是谁遗忘的火柴

这条小巷,正在施工

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到处挂着

 

许多年没有闻到火柴的药香了

取出一根,欣赏

我没有擦上沙皮

将火柴擦亮,是需要勇气的

我知道,火柴燃烧之后

肯定是对一个纵火犯审判

可我今日无所事事

说惯谎话的气象台还在接着说

今天白天到夜里细雨绵绵

 

昨天,火柴还是靠近肉体最近的物体

而今天

离肉体最近的

不属于它

 

现在的天气

很容易让所有的火柴受潮

在五光十色的城市

很难在哪家商店

轻易买到一盒火柴

而我手里的火柴也许是挖掘机

从这条小巷深处刚刚挖掘出来

 

四下无人,我擦亮火柴

却无法点燃一盏煤油灯

我不知道,这条青果巷

还有没有可以燃着的油灯,哪怕一盏

让我们再一次温习火柴的毕剥燃烧

 

一任火柴燃烧时限

如同置我垓下之围中

我知道,所有的火柴

只有一个前进方向

火柴燃尽时,无法说清

是死

是生

 

无所事事不等于我没有事

小巷里没有竖立禁止纵火的牌子

我可以烧尽眼前的所有机械

当一回纵火犯

2012.52019.8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林捷欢欢
  • 西江月
  • 吴彩云
  • 泉水涓涓
  • 官方小可爱
发送

5条评论

  • 曾经的豪族聚居地,现在的旅游展示区。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有时候有恍惚感。
    2019-08-23 07:56:13 1回复
    0
  • 读了您的诗,让我对青果巷有了进一步了解,因为重修开放后,我还没去过。
    2019-08-23 07:41:45 0回复
    0
  • 不悔为是位真正的诗人。诗人的用心下笔,平实中见诗意,以小见著,看似很生活,往往意蕴悠长,是个时代的歌者。因为量多,不一一点评了吧……。一句话,其诗是可以用来作范本而授教于他人的。
    我曾拜读过诗人的小说《最近的蚁王》,功力了得,是一大家!
    2019-08-22 22:15:15 1回复
    0
  • 澎湃!
    2019-08-22 20:53:51 0回复
    0
  • 拜读老师诗歌
    2019-08-22 14:10:54 0回复
    0
  • 357
    积分
  • 20
    博文
  • 86
    被赞

个人介绍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