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很重视金钱教育。民间有年初五迎“财神”的习俗,代代相传,反映的是老百姓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表现的是文人“视金钱如粪土”的气节。晋代鲁褒的《钱神论》讽喻了金钱至上的现象,让“孔方兄”的贬称广为流传。其实,追求金钱并不是坏事,但要用正正当当的劳动获取,正如孔子教导我们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有“帮你存压岁钱”的“理财型”金钱教育,有“妈妈挣得钱不多,只能买一个玩具”的“哭穷型”金钱教育,也有“要什么就给你买” 的“富养型”的金钱教育……但都存在认识上的片面,并没有深入去思考“为什么要进行金钱教育”。笔者认为,金钱教育至少有三个小目标:一学会管理钱,知道如何合理使用钱;二懂得钱的获取途径,会通过正当的方式获取金钱;三认识钱的价值,明白钱买不到的东西更可贵。达成这样三个小目标,自然就能实现人生幸福这样的大目标。
大学生卖房当零用钱,是其家庭教育失败的个例,是错误的金钱观对人的品格形成的恶果,作为成年人,这个恶果只能由他自己承受,亡羊补牢,也许尚可纠偏。
10岁孩子5万元打赏主播,根本的原因是“熊孩子”不理解金钱的价值。进入数字支付时代,孩子们见到实体货币的机会几乎为零。5万,是多少钱,没概念!需要父母工作多久,不知道!也许,对10岁的孩子而言,5万就是50000,一个数字而已,能够让主播快乐地说声“谢谢”。因此,对于儿童少年,当务之急,需要的是重建金钱的概念,可以是每月30元零用钱的自由支配,可以是当一天家的金钱管理体验,更重要的是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了解一天的工作能获取多少报酬。此后,再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用零用钱准备礼物给家人送关爱,甚至去做一点公益。让他们懂得金钱来之不易,金钱很有用,但是世界上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