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走了,九十多岁高寿,对他来说,是真正的休息开始。
前几天,关于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的离世,每个角落都有言语,更多感叹的是遗憾跟可惜。他是在美国治理期间走的,如此看来,再好的医疗条件也有限,再有钱也不一定可以挽救性命。
生死由命,我一直相信这句话。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注定,注定了富贵与贫穷、突出与普通、寿命的长短等等。
金庸先生无疑活得是伟大而精彩的,他把武侠小说传播给全世界,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迷倒了一代又一代读者,这堪称是个奇迹,也许还是个巅峰,到金庸而止。但他同时又是个活在世上的人,生活里要面对各种琐碎,光环的背后,也有黑暗。
其实有时候,我倒更羡慕那些长寿老人,他们住在山村,每天开门迎来的都是鸟语花香、鸡飞狗跳。无求无欲成了生命常态,与人为善贯穿生命线段。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他们也许只要简单,再简单,一碗米饭,一份蔬菜,一块肉,一碗米酒,一壶野生茶……
李咏走后,网上出现不少转发的遗言、谈话,以及哈文的感慨。总的来说,内容都和生活有关,具体是为人处世要主意哪些。人之将死,其念也善,终于说出了心头真话。但也许,如果他或他们早点说出心头真话,心里的负担可能释放,好多名人的死是心累而死。
比较而言,金庸先生晚年看得很开,心胸很豁达,我们总能看得老顽童一般的公众展示。能把武侠小说写得那么精彩,至少说明骨子里就有武侠精神,快乐自在,行走江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些都刻在血液里。但金庸就是金庸,不能复制,他像大自然每一枚树叶那样,我们学不会他,但我们可以懂得简单而快乐,可以是健康长寿的良药。
今天城市生活太过丰富,诱惑实在是多,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自己要多,让别人去少。它变成个大染缸,白的进去,黑的出来。所以,不消多长时间,你会很惊悚地发现,身边原来那些单纯而善良的人,变得有多么可怕。我们总受环境主宰,环境时刻用利刃刻画内心规格。很多时候我们实属无奈,因为要多,要比别人好,比过去更好,否则,遭受冷落或鄙视。
这个时候我们忘记身体如何保养,心性如何修炼,我们只把身体当一个加工厂,尽量给它喂去所谓的营养物质,以为如此一来,它便一定可以产生健康长寿的成分,维持我们的心力透支。古人说,人活一口气,但我们总忽略养气的步骤与要领,因此我们只知道维护皮囊。金庸先生那么深谙武侠之道,自然很懂养气,也许这是他长寿的一个理由。而50岁的李咏,大概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