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
无所求
1月15日,“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主场活动在吉林长春举办,正式开启了“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春节消费月期间,全国各地将结合冬季及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特点,举办超4000项约2.7万场次文旅消费活动。
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脚步声已趵趵作响,渐行渐近。亿万民众期盼的“年”节已到眼前。商场超市各色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光鲜耀眼的“中国红”溢满大街,熙熙攘攘的人流摩肩接踵,人们眉开眼笑地精心挑选喜爱的年货装满购物车。“2025全国网上年货节”于1月7日在江西九江举办启动仪式以来,同样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把全国各地的特产佳品带到千千万万的家庭,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更多更美的“年味”。
说到“年味”,人们似乎感到“式微”。曾几何时,“年味越来越淡了”成了街谈巷议的口头禅。个中缘由,大家也很清楚。过去物质匮乏,饥不择食,食不果腹,孩子们盼过年就是过一下“饱腹”的瘾。过来人记忆犹新,只有过年那几天,才能吃到油果果、长生果、糖果、柿饼、汤圆、瓜子等年货。可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大幅提高,这些“年货”很快成为“想要就有”的日常,所以“现在的日子天天像过年”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
当“天天像过年”的日子冲淡了“一年等一回”的“年味”,从精神文化方面寻求更高层次的“年味”就成了新的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年味丰富了,精神的年味就要接着丰富起来。文化和旅游部等开展的“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活动,适逢其时;中央网信办等组织的“我的铁路风景”主题宣传活动,别有风味;几十年来的央视春晚活动,更是亿万人民的“精神年味大餐”。
诚然,春节本来也是包含文化因素的民俗。先祖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创造了精神文明。新桃换旧符,除夕共守岁,压岁钱压祟,爆竹驱年兽,拜年贺吉祥,迎灶神,接财神,祈平安,求丰年,都是多彩的文化活动。然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向前。如今“过年”,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人们对央视春晚有更高的期待,对旅游文博有更多的需求,对年俗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有更强烈的希望。
2025年全国春节文化和旅游消费月以“文旅惠民乐民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文化和旅游部将组织各地策划实施丰富多彩的文旅消费惠民活动。围绕过年民俗、美食、冰雪、避寒、康养、亲子、研学、演艺、时尚、国潮等重点消费需求,推出消费券、票价优惠、消费满减、折扣套餐等惠民措施,结合优化消费环境,为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便利的文旅体验,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让旅游过年、过文化年成为“新年俗”,为春节假期的美好添乐加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