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博客
收藏本站

戏说汉字一四二:雅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5-01-14 11:16:35
266 0 2

戏说汉字四二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文   

读罢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的美好祝福,仰头看冬阳,温暖的橙黄色,明亮却不耀眼,一点点西沉,身后是晚霞漫天,尤为优雅。徐再思诗与此情此景最合: 

晚云收,夕阳挂,一川枫叶,两岸芦花。鸥鹭栖,牛羊下。万顷波光天图画,水晶宫冷浸红霞。

凝烟暮景,转晖老树,背影昏鸦。 

冬日优雅,黄昏优雅。此时,人与人似乎可跨越历史烟尘,凝聚在同一风景和欢喜下。中国是天下“礼仪之邦”,中国人自古文明优雅。一日,偶阅民国小学国文课本,给童蒙孩子这样写道:

若见梅花开:小园中,梅花开,我折两枝,插瓶中,置案上;写晨起:天晓日出,室中大明,有人旱起,独立廊下,仰视天空,浮云来去,红日渐高,云散天青;写细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写大雪:寒天大雪,推窗一望,屋瓦皆白;写月:东方月出,庭前散步,明月在天,人影在地,天初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写一只看花的羊:三頭⽜,兩只⽺。⽜多⽺少。⽜⼤⽺⼩。三頭⽜吃草。⼀只⽺也吃草。⼀只⽺不吃草,它看著花;写待人接物:大门开,两客来,一老一少,我问客姓,客问我名,请客人,坐室中,多立几侧,捧茶敬客;写不贪:瓶中有果。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拳不能出,手痛心急,大哭,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写兄弟之间:兄弟读书,弟年尚稚,好游戏,每晚间,兄招弟,同坐温课。弟有不知者,兄必详为解释久之,弟亦自知勤学矣;甚至器物:人居室中,饮食卧起,皆需器具。惟匠人造器,劳心力,费时日,其成不易。用器之人,应知爱惜,不可任意毁伤也。

而对外国人,曰:虎、狼,至暴力。鹰、隼,至鸷也。然不闻有自相食者,何也,爱其类也。今无人可不爱其类,一家之人,吾类也,吾爱之;积家而成国,一国之人皆吾类也,吾亦爱之;积国而成世界,全世界之人,独非吾类乎,吾奈何独不爱之乎。未开化之民,往往以他国之人言语、服饰之不同,风俗、礼貌之中异,以刻酷轻薄之行遇之。及交通既盛,文明大启,始知同为人类,则无论肤色如何,程度如何,皆当待之以道。既不幸两国开战,互相攻伐,然侨寓之商民,宜保护之,被伤之俘虏,宜疗治之。夫两国开战,国人待之,犹宜如此,则平日可知矣。

其实“优雅”,一直伴随中国的文明与文化,上天把一切最好的优雅都给了神州大地的子民——文字、诗词、建筑、绘画、音乐、服饰、饮食……无处不在。只是近代以来,似乎被构建地陷入了一种有意识的失忆中,慢慢用“恨”来表达“爱”,用“斗”替代“和”,用“机谋算计”替代“敦厚善良”。当五千年一个周期轮回走到今天,走到历史的冬季,中国人是否也应找回最初精神上的优雅呢?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否包含复兴那种优雅的民族自信呢?那么,何谓“雅”?

“雅”小篆image.png《说文》讲,雅,楚烏也,也就是乌鸦。“雅”字为何用“乌鸦”表达?

对乌鸦,现在人大都不喜欢,觉得是不吉利的象征。但文明初始并非如此,《尚书传》记载:“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而集王屋之上,武王喜,诸大夫皆喜。”是说乌鸦带来了祥瑞之征兆。 在远古文化中,乌鸦是代表吉祥和光明的神鸟。传说金乌为日之精,居日中,形态为三足乌鸦。

image.png

《山海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传说太阳每天早晨轮流从东方扶桑神树上升起,化为金乌在宇宙中由东向西飞翔,到了晚上便落在西方若木神树上。所以,太阳自来被称为“金乌”“三足乌”、“阳乌”、“东乌”。

 image.png

 王充《论衡·说日》谈到:“日中有三足乌。”所以,乌是日之精,是光明的象征。三星堆神树之鸟,常州奄城之神盘之鸟,都证明古人对乌鸦这种神鸟的尊崇。“雅”字用“乌鸦”的意象,就因为此“乌”为神鸟。常州金坛人段玉裁解释乌为什么不点眼睛:“‘鸟’字点睛,‘乌’则不,以纯黑故不见其睛也。”所谓纯黑,就是阳之精。从这个角度看,汉字用神鸟“乌”代表“雅”,是因为“雅”是内在之精,显现出来,可以给万物带来光明。

“雅”,是从内在生发出来的纯阳力量。就像一个人、一个民族的优雅,不急不躁、沉稳有度,是因为内在的充盈,遂可不向外抓取、也不从外部填补空虚,只是从内部,从自己身上不断提纯着精神力量。而内在的稳定,其光芒会溢出来,让世人有暖阳般的温暖。而这样的人也会有一种智慧,言语得体,举止有度,平凡中却有不普通。这样的力量是源源不断的,与外在的衣着服饰大抵是不太相关的,就像“乌”表面并不华丽,但有足够光芒。

“雅”,是因为,你本身,就是太阳。人,大致也应如此吧!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子兵
发送

0条评论

  • 26655
    积分
  • 2367
    博文
  • 9378
    被赞

个人介绍

河海大学退休教师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