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中央媒体记者团赴基层采访一加爱心社。中国残联组织中央媒体记者团走进一加,新华网、中新社、《中国劳动保障报》《华夏时报》《工人日报》等媒体记者到场采访。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孙静蓉、市残联宣文处处长吴斐、天宁区残联协会主任陈秋霞等参加。
一加副社长一凡带领记者团参观了一加志愿服务中心,讲解了一加和创始人王德林的故事。“一加爱心社”诞生于1999年9月,缘起于因车祸造成高位截瘫的王德林和几位热心人士通过广播电台相识,大家利用业余时间,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走进老旧街巷的小屋,陪孤老、残疾人唠唠家常、打扫卫生,给予生活起居上最直接的帮扶。从最初零散、自发的行动,到25年后2万余人的注册志愿者规模,300余个结对服务点,10支专业服务队,大家以星星之火般的爱心力量,以持之以恒的善举,编织起紧密的互助之网,传递着人间温情。接着,一凡还为记者团朋友们一一介绍了残疾朋友们制作的精美的手工艺品,展现了残疾朋友们的手巧与自强。
在一号展厅,大家先参观陈列的BB机、磁带、照相机等一些早期的记录设备,和当年志愿者们的报名表、胸卡、书信、志愿服务记录等资料。这一件件物品,正标志着一加“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的志愿精神。参观过后,一加社长王德林与记者团朋友们开始了这次访谈。
当谈到“一加”名字的寓意时,王德林很骄傲的说“一加”既标志着“一家人”,也标志着一人加一人,汇聚点滴力量,还表明着志愿者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在一加70%为大学生志愿者,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孔,已然成为爱心接力的主力军,老带新、传帮带的传承模式,确保了爱心社人才“蓄水池”常满常新,服务点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志愿者们的心血。其中10%为残疾人志愿者,他们和一加的精神领袖王德林一样,既是受助者,又是志愿者。44岁的沈铭磊,是一位脑瘫患者,虽然说话、走路不利索,但他仍然每天坚持来到一加志愿服务中心值班,帮助附近的居民朋友们解决力所能及的事情,租借轮椅、指导智能手机的使用等,他还负责一加宣传组的各项事宜,他的事迹也得到了央媒记者团们的一致肯定。
王德林还着重介绍了“一加爱心小屋”项目,爱心小屋是由一加爱心社设立的互助式助残志愿服务点,是对家庭式温馨托养方式的积极探索。小屋不以盈利为目的,旨在整合社会各方助残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是社会慈善力量与志愿者队伍和残疾人托养需求的创新融合,而一加也将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样板,不断提升广大残疾人幸福感、归属感。
“一加爱心社”正是无数平凡个体怀揣炽热初心,用日复一日的微小善举,凝聚起磅礴的爱心合力,也希望更多人投身这片温暖事业,让爱与希望在中华大地处处生根发芽。
许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