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王朝国号之一
中国学历史卷古代册综合篇
安 文
自秦大一统至清朝灭亡,中国共出现过九个大一统王朝。分别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另外还有五十多个小王朝。当然,秦朝前的夏、商、周三代也是统一王朝。现比较统一说法是中国总共有83个王朝,559个帝王,其中帝397个,王162个。为了清楚记忆如此繁杂的大小王朝,最广也最简洁的顺口溜是: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那么,王朝国号是怎么来的?国号是一个政权的名字,代表一国法定统治政权的官方名称。而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国号就是朝代名称,都是开国君主定下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第一个国号“夏”开始到封建帝制最后一个国号“清”为止,共四千年“家天下”历史,这十三个大朝的国号都是怎么来的呢?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封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拥有或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这些封建“国号”,从史料所记看,都与“龙兴之地”有关,暗藏风水玄机,国号直接关系国运的长短,并非无稽之谈。
先秦时期,各王朝国号来历,与该王朝建立者所在的部落图腾与地望有关。《史记·五帝本纪》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如黄帝国号为“有熊”,因黄帝父少典是有熊国国君;尧国号“陶唐”,因为帝尧初封于陶(一般认为在今山西临汾),后又迁到唐(一般认为在今山西襄汾);舜国号“有虞”,因为帝舜五世祖穷蝉分封于(浙江)虞地。
夏朝
夏,禹死子启继位,大禹没将王位禅让给贤人,直接传给儿子,为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之始。那么,“夏”国号怎么来的?有十种说法,较可信的是:“夏”为夏族图腾象形字。唐张守节认为“夏”是大禹受封称号“夏伯”得名而来,也不无道理。“夏”在甲骨文像只蝉,很可能就是夏后氏的部落图腾。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启在战胜伯益后迁夏(今山西夏县),后遂为国号。
商朝
商,早在五帝帝舜时期,其始祖契(xie)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封在商(今河南商丘),《诗经》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法。。后商汤灭夏桀建王朝,遂以为号。但后盘庚又将都城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史家便据此将盘庚迁殷前时期称作“商”、盘庚迁殷后的时期称作“殷”,或“殷商”。
商朝是我国第二个王朝,从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到约公元前1046年灭亡,共享国555年,历三十一王。
周朝
春秋后期版图
周,与常州奄王同姓赢,祖先古公亶父被戎狄驱逐,从陕西高原迁徙到周原(今陕西岐山县)。武王伐纣后建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遂称周朝。公元771年,申候勾结犬戎袭破镐京,周幽王被杀。次年,继位的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洛阳)。从此,史称平王东迁前为西周,东迁后为东周。东周又被细分为春秋、战国。春秋,因孔子修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战国,因西汉末刘向编纂《战国策》始称,意为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不解。
又一说周朝国号“周”与农业有关,“周”甲骨文写法很像“田”字,周人始祖后稷是商朝主管农业官员,“周”字在篆文中“上田下口”,如同一块方形田里长满了茂盛农作物,可能因为周人擅长农业,所以商王武乙赐“周”号给周人,周武王建立了新王朝之后,就定国号为“周”。
周是中国历史享国时间最长的朝代,自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立国,到公元前256年赧王伐秦失败东周灭亡,共历经791年三十七王。其国号“周”来源也是有些历史。周人最早居住在姬水一带,公刘时迁至豳,氏族也以豳为国。在豳居住时期,周人以农耕为主,生活稳定,可惜受薰育戎侵袭逼迫,最终迁到周原居住,从此有了“周”的概念。
战国中期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