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网 | 微博 | 客户端 | 旧版茶楼
收藏本站

新能源汽车城:两个“龙城”一飞冲天,常州柳州谁领风骚?

常小觅 最后编辑于 2024-11-19 14:36:08
887 1 2

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十强城市榜中,有两座别称龙城的城市表现亮眼,一个是“六龙竞渡白云溪”的江苏常州,另一个是因“八龙见于江中”传说而得名的广西柳州。

两座龙城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实践经验,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双子星。常州深度绑定理想和比亚迪领军车企,以67.8万辆产量排名年度第6;柳州则依靠上汽通用五菱以47.7万辆产量排名第9。

常州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48.8万辆,完成产值超1050亿元。柳州没有直接公布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依据历史数据和官宣116.9%的增长率推算可知,亦有显著增长。

更进一步看,两座龙城都将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目标锁定在百万辆以上,试图重塑汽车制造版图。

当造车新势力与老牌汽车城加速洗牌,谁将成为“头部阵营”挑战者?临近年末,今年的十强城市榜会不会有所变化,网络上已有讨论。借着这个话题,今天觅渡新语就来说说这两座新能源龙城的造车特色。

龙头车企与市场定位

网络上,一提到“奶爸神车”,很多人便会想到理想L8,因为其大空间布局和舒适乘坐体验符合家庭用户,尤其是有小孩家庭的需求。

2016年,常州为理想汽车投资7.8亿元引入新能源整车厂,成为全国第一个投资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地方政府。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

2019年,比亚迪与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在常州高新区投资100亿元建设整车工厂。2022年1月,比亚迪常州基地一期正式投产。

至此,北有“梦想”、南有“理想”,推动“车轮上的常州”滚滚向前。去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占江苏省的65%、全国的7%。

今年10月14日,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理想L9在江苏常州基地下线,历时58个月,突破中国豪华品牌最快达成百万辆纪录,理想汽车由此成为中国首个达成百万辆里程碑的新势力车企。

再看柳州。

一提到“宝宝巴士”,很多人很快想到的就是柳州产五菱新能源汽车,还会有很多关键词萦绕耳旁,比如:萌宠座驾、国产网红、省钱能手。柳州人习惯开着五颜六色的宝宝巴士走街串巷。外地人也常常被柳州街头可爱的宝宝巴士萌翻天。

柳州以拥有一汽、东风、上汽和重汽四大汽车集团为荣,成为全国少有的“汽车拉着跑的城市”,培育出“五菱”“宝骏”“风行”等全国知名品牌。

柳州2017年推出第一款新能源汽车,2023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8万辆,新能源汽车占比约17%,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51.68%,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五菱汽车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柳州机械厂

五菱汽车的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柳州机械厂。

如今,柳州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三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柳州新能源汽车前几年主要发力在纯电车型,去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慢慢跟上,推出插电混动版五菱星光轿车和菱势黄金卡混动小卡车。今年整车企业加快布局插电式和增程式混合动力车型产品。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五菱官网这句口号体现了五菱汽车响应人民需求的企业理念。目前,新能源汽车五菱缤果、五菱宏光Mini第三代马卡龙、五菱星光三大车型持续畅销,单车价值提升16%。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从政策支持看,造车新势力常州聚焦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0月14日,在理想汽车第1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上,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正式揭牌,常州市政府发布《常州新能源汽车全场景生态支持计划》,推动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7年,常州市新能源整车和零部件产值将达10,000亿元。

时间回溯到2009年,彼时出台的“十城千辆”工程,被看作中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里程碑。常州虽然没有进入此工程,但常州市前瞻性预判到了新能源产业风口,“放长线钓大鱼”。

多年来,常州采用培育本地明星企业和吸引外部龙头企业落地布局的策略,坚持整车和动力电池两条腿走路,持续“强链补链延链”,由此常州新能源产业形成“发储送用网”的生态闭环。

今年6月1日,常州正式执行《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该条例也成为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条例指出,以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为目标,全面系统构建促进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生态体系。

还是以理想汽车为例。目前在理想的供应体系中,江苏省内一级供应商有144家,其中位于常州本地的就有32家。理想L系列的近地化水平已接近60%,近地化零件品类达到36种。预计到2026年,将有70%的关键零部件实现近地化供应,进一步带动常州汽车产业链发展。

理想汽车常州智能制造基地

不仅如此,理想汽车通过联合上下游企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常州社会就业超10万人,培养大批先进技术人才,推动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规划的深度融合。

作为汽车产业大市,柳州汽车的探“新”突围之路总结为八个字就是政企联动政策先行。

去年12月,柳州市政府制定了《柳州市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升级版”实施方案(2023—2025年)》,计划新建充电基础设施10000个,实现“村村全覆盖”,并构建适度超前、智能互联的城乡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柳州市政府联合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企业启动实施“政企三级联动工程”。政府在专用行车道划定、充电桩建设、停车费用减免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给予支持,方便新能源车日常使用,培养用车环境。

同时,在共享出行、出租车、公务出行、物流运输、环卫等多个领域,逐步推广新能源车,进一步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探索出一条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的“柳州模式”。

柳州新能源汽车研发起步于2014年。上汽通用五菱紧跟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提出“新四化”发展战略,于2017年推出首款新能源车型,为用户城市短途代步出行提供解决方案。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自2017年第一款新能源汽车上市以来,第一个百万辆用了五年时间,第二个百万辆仅用了两年时间,2023年实现了乘用车向新能源全面转型。

跨国搬链与抱团出海

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在此背景下,常州柳州不断加大向海图强的步伐。

常州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不仅在产量上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出口方面也表现突出。2023年,在全国范围内,每出口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是常州制造的。

巴西是比亚迪最大的海外市场。比亚迪海豚出口巴西,国内卖10万,在巴西翻3倍31万起。比亚迪ATTO 3车型在欧洲市场非常受欢迎,目前处于“一车难求”的状态。

比亚迪常州生产基地还陆续向日本、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口新能源汽车。

比亚迪常州基地

北有“梦想”,南有“理想”。理想汽车今年布局中东市场,包括阿联酋和沙特,目前已经通过平行出口将车辆销售到中东地区,还有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且销量表现不错。未来还考虑在海外建立直营体系。

随着比亚迪、理想抱团出海产能爬升,常州的新能源汽车放量增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再看柳州。

印尼是上汽通用五菱扬帆海外的主阵地之一。2015年,该公司在印尼建厂后,带动包括国轩、中车等10余家产业链伙伴组团出海。耐世特、曼胡默尔、宝钢、五菱工业、凌云等一批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也纷纷到印尼投资建厂。项目还带动70家印尼本土供应商,构建当地汽车产业链。

从产品出海,到跨国建厂,再到跨国搬链,上汽通用五菱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因地制宜,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向海图强高质量发展道路。

上汽通用五菱岛式精益智造工厂

2024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在印尼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超过60%,促进了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和生态发展。

截至今年8月,上汽通用五菱全球累计出口超过107万台/套,足迹遍布中南美洲、中东、非洲、东南亚等10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百万跨越,海外累计出口金额达465亿元。

城市格局与支柱产业

作为全球性的支柱产业,汽车工业尤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对城市格局有着重要的塑造力。

有数据显示,国内目前至少有25座城市将新能源汽车列为支柱产业,并明确提出了打造大规模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双子星,造车新实力常州与老牌汽车城柳州谁将更胜一筹,还需时间来验证。

两座龙城的地方实践,不仅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宝贵经验,也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

当然,可以想见的,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最终能够如愿。甚至说,淘汰赛其实已经开始。

但从目前常州柳州的实践经验看,有几个方面的趋势是明朗的。

一,城市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竞争。只有保持持续的产业更新能力的城市,才能“永立潮头”。

二,产业的引入和培育,越来越考验产业生态的打造。过去只要地方舍得“砸”,就能够“套来狼”。但现在,一个要素齐全的产业链生态显得越来越重要。

三,制造业在当下的重要性变得更为突出。相对来说,常州柳州这类制造业传统强市有着天然优势,总体上会表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和后劲。

在这种新的产业竞争导向下,到底哪些城市能成为新赢家,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的竞争格局,仅仅只是开始。

今年注定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

11月14日,中国新能源汽车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中汽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9.6%。

经济观察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第一省之争烽烟再起,江苏跑第一棒的为何是常州?》,或许能为制造强市模式提供注解。

文章说,最近,随着前三季度各地经济数据陆续公布,江苏即将赶超广东、第一省易主的声音再次响起。如果说广东增速的放缓,主要是受到广佛的拖累,那么江苏的高歌猛进则应归于常州。前三季度常州GDP名义增速高达7.88%,位于江苏第一、在26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第二;551.77亿的增量则仅次于苏州,高于南京、无锡、南通等经济体量更大的省内城市。常州为什么这么猛?很多人第一反应肯定是新能源。

当经济增速放缓、人口总量下降,区域竞争进入存量博弈时代,常州的成功秘诀或许能给其他地方提供一些启示。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月满西楼
  • 阿敏
发送

1条评论

  • 7995
    积分
  • 559
    博文
  • 2280
    被赞

个人介绍

中国常州网品牌栏目

未成年人举报专码
苏ICP备15046661号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01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11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08248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信箱:bbs_cz001@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2  业务联系: 0519-86189488
未成年人举报信箱:a82000682@163.com   举报电话:0519-82000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