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最严谨的标准”,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无所求
记者14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国现行有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340多个食品种类,覆盖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从原料到产品的各环节、从婴幼儿到老年人的全人群。(新华网11月14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吃饭是永恒的话题,食品安全是每时每刻的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最严谨的标准”是“舌尖安全”的基石。食品安全不仅是定性话题,更是定量问题。什么样的食品是安全的,食品怎样做才能保障安全,必须有量化的标准。“标”者,投射器也;“准”者,靶心也。“标”“准”结合,才有行为和结果相一致的内涵。检验“行为和结果相一致”需要通用语言,那就是“用数字说话”。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含2万多项指标,所有指标皆是数字。标准在包括食品安全的人类生活中极其重要。每年的10月14日被选定为世界标准日。2024年第55届世界标准日的主题是“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保障食品安全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题中之义。
加强监管是坚持“最严谨标准”的必由之路。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2万多项指标,涵盖340多个食品种类,对于我们食品安全方方面面的规范,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些标准犹如一个个无形的盾牌,构筑了食品安全的防护大堤。然而,要让标准的阳光照进现实,还需有形之手的依法监管。徒法不足以自行。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是强制性标准,是必须坚决执行的标准。然而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餐饮服务中,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中,在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的生产经营中,在食品的贮存和运输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需要“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食品生产加工中的相关科学知识需要普及。譬如,规范“真菌毒素限量”的《GB 2761-2017》、规范“污染物限量”的《GB 2762-20223》、规范“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GB 2763-2021》等等,这些“标准”是要求食品中依据规定方法检测到的真菌毒素、污染物、农药残留等不能超过规定的量,而不是“0”。绝对的“无”做不到、不存在。再如,要学习和理解加工的食品中许多添加剂是必须的。如食油中需要抗氧化剂,食盐中需要抗结剂,月饼或袋装肉制品中需要防腐剂。没有它们,食油快速氧化,食盐结块,月饼肉制品中菌类繁殖很快,后果更糟糕。而遵照国家标准使用量的添加剂对人体影响极小,相比不用添加剂造成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计。
总之,有了161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我们的食品安全有了厚实的基础。还需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四个最严”的要求,我们的食品安全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依法监管,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