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汉字一0二:度和守
中国学语言学册汉字篇
安 文
我们常讲凡事“有度”,“分寸”,换个字就是“度”。“度”是什么?这是“度”的甲骨文左一个“三角形器具”,右边一只“手”。某种意义上,“度”是手持量具去衡量。
古人不管佛道,都讲“度”人。为什么“度人”用“度”字?不管哪个层面的“度”,如真想帮助一个人,就要讲究度,不能想当然乱来。怎么把握“度”?首先心中确实得有道,还要有洞察力,在这个基础上,要真正去了解人。只有真正了解——人也好,事也好,才能做出最恰宜的选择。真正了解人,是要放下自我,只留下“真诚善意”,以空境的心去洞察。否则,只是用自己的想法来衡量,那就没有办法真正了解,也就往往好心办坏事,这就掌握不好“度”,自然也帮不了人。所以,“佛”能真正“度”人,就是“放下了人心,也自然放下了自我的心。
想来,日常生活中,人与人诸多矛盾的产生,大都是说话做事无“度”,或者没有分寸。这份“无度”和“失之分寸”,大都是用自己的观念,自己的认知去衡量别人,要求别人,而忘了真正去“了解”一个人、一件事本来的样子,做事,说话,总难以正中“寸口”。
所以,中国文化中有个“礼”字,之前写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心中无道时,那就用“礼”来约束。中国礼乐皆因“道”而化——乐依天道而凿,礼按地道而制。制礼没分寸会造成混乱,作乐没分寸会越出正轨。当然,当“礼”的内涵消失,只剩下表面仪式时,也就会失去“礼”本来的分寸与度。人只追求表面的形式,仪轨,也会变得失去人本来浩大的样子。或许,也会因固守,失去再次与“道”直接连接的机会。如此说来,任何一件事,失去了“寸”与“度”,也就有了偏离。
守——《说文》讲,凡寸之属皆从寸。就是说,凡带“寸”的字,也都有“寸”的内涵。与“寸”有关的“守”。这是“守”的甲骨文和小篆上是代表房子或空间的“宀”,下“寸”。《說文》讲,守,官也。从宀。从寸。从宀、寺府之事也。从寸、法度也。太守是官名,按《说文》解读,为官者要遵循法度,这个法度,就是天法。所以,汉字赋予为官者该有的样子——能守。
当年东汉太守杨震,夜拒王密黄金。王密劝说:“半夜三更,不会有人知道。”杨震惟正色回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这确实是真正为官者的样子了。
当然,我们还常讲“坚守”。这个“守”不仅是官名,也是生命的态度——人要能守。守什么?人,身如居室,居室中,“以手持道”的“寸”,就是所要坚守的。内守于心是道,外形于事是分寸、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