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云湖开发时,经开区没有忘记保留红色印记。原来潞城政新村后潘村在云湖开发区内,而后潘村有很多红色印记。这里出了很多解放前参加革命工作的人物,也有很多与此相关的革命故事。这次开发,后潘村虽然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开发者还是把一座有故事的旧居移建到云湖边政新路北,也算是用心了。现在此处宅前立有一石,上面镌刻为“后潘村潘宅”,文字部分是“始建于清末,为常州市一级不可移动文物,由潞城街道原政新村委后潘村迁移于此,以兹纪念。二〇二一年元月立”。平时是铁将军把门,据说晚上会自动亮灯。我看后是一片茫然。移建于此仅仅是因为“始建于清末”?符合此条件的应该不少 吧?当初是有详细申报内容的(2013年10月26日),包括这里出了的许多革命人物(有前几年才去世的潘汉东在内的潘氏五兄弟)。现在迁移的是“1945年4月5日~7日在敌人包围中,后潘村潘雪清家掩护了澄西县委、县府80多人,成功转移出去”的旧居。而且当初申报的是“把戚墅堰区后潘村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在旧居不仅是迁移了,还更新了(是不是还是文物?)。其中是不是可以考虑把原来申报的内容就陈列于此呢?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岂不是更有意义?
旧居:
附件:
关于申报戚墅堰区潞城镇后潘村为
常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意见
在常州市几十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戚墅堰区只有一个花溪公园在列,这与戚墅堰区的革命历史是很不相称的。
在续修新河潘氏宗谱的过程中,了解到潞城后潘村有不少革命人物和事物,感到完全可以申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把有关情况整理如下:
一. 人物
后潘村有多个家庭、多人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贡献。他们有
1. 潘荣仁家庭,兄弟五人有四个参加革命。
潘荣仁(1912~1976)戚墅堰区志有传略(附一);
潘荣林(1915~1988)一九三七年随兄参加革命,解放后先后任漕桥粮管所主任、武进县粮食局人秘科科长、武进第一、五、三米厂书记;
潘荣发 又名文虎(1919~2001)一九四三年随兄荣仁参加革命,解放后在戚机厂累任副厂长 离休干部;
潘荣达 又名汉东(1923~ )历任中共澄西县秘书、长江工作组长;武进第十区区长、区委书记;武进县宣传部长、副书记;武进县县长;镇江专区经委主任、政治部主任,文革后任武进化肥厂厂长、书记;武进县政协副主席。(附二)
2. 潘雪清家庭
潘雪清,早年协助革命。
儿媳潘桂英(1918~1984)一九四四年参加革命 上海七一棉织厂党委书记。
3. 潘其明兄妹
潘其明(1907~2007)早年参加革命,曾在广西领导土地改革,全国解放后任苏州地委书记,后调国务院工作;
潘其曜(1915~1971)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南京三区人民政府工作,后调南京曙光机械厂,任副厂长;
潘桂凤(1911~2002)终身未婚 早年支持地下革命工作, 解放后工作积极 为民办事公正热心 ,有口碑。
4.潘仁浩((1925~1964)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中共地下党工作,解放战争时期, 留武进地区坚持地下工作至解放;曾为渡江战役做过贡献。戚墅堰解放后,任本地第一任乡长; 1951年至上海,在上海新中动力机器厂担任支部书记。
摇橹沟(与后潘村同属一个行政村)还有:
潘坤海(1921~1945)早年参加革命,革命烈士;
潘鸿海(1927~2004)团级干部,居南京。
二,事物
1.1945年4月5日~7日在敌人包围中,后潘村潘雪清家掩护了澄西县委、县府80多人,成功转移出去。现在此房还在。
1973年11月当时被掩护的澄西县县长俞迺章等人回访探望了潘雪清老人,并在请人作画上题字作序,此画保存在潘雪清后人家中。(附三)
2.1945年敌人到后潘村抓捕革命人士,潘文虎母亲遇害,潘文虎成功脱险。有文字记载。(附四)
与现有常州市基地相比,仅从以上材料,我们已经有理由把后潘村申报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
由于我们力量有限,无法收集到更多个人材料。如果有上级部门出面调查,相信可以获得更多更详实更丰富的材料,并可以籍以收集更多的革命文物。
因此我们强烈呼吁:把戚墅堰区后潘村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3.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