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督教与王权的关系
基督教在罗马的废墟上迅速地发展着自己的势力,和残酷的杀戮、野蛮的劫掠相比,教堂里的人们或感到对上帝的敬畏,或感到上帝荣耀的巨大光辉。“打”进来的日耳曼人迅速成为罗马土地上的新主人,他们支持基督教会,而罗马教会保存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术。
公元496年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缔造者克洛维开启了基督教会与蛮族结合的序幕;747年,在教皇的支持下,丕平建立了新的加洛林王朝,开创了教皇任命国王的先例。同样,在丕平的帮助下,教会拥有了拉文纳总督区和罗马诸城的大片土地,并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教会所拥有的国家。由此,“教皇国”在意大利中部建立起来,教会真正拥有了自己的统治中心。
法兰克和教会紧密联盟形成,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后,大规模拓展疆界,同时建立许多新的教会。他首先把阿奎丹和加斯贡呢纳入法兰克版图,接着击败伦巴第人,把他们赶出意大利,最后制服了萨克森,迫使他们接受基督教并同法兰克融为一族。778年,查理的远征军进攻西班牙;他还率军进攻不列颠人,迫使他们臣服;787年,迫使意大利半岛南部的本内文图姆公国降服。此后,巴伐利亚公爵联合匈奴人对抗查理国王,查理亲征,洛西塔公爵很快宣誓效忠;查理接着征服斯拉夫人,随后持续了8年对匈奴人和阿瓦尔人的异常残酷的战争;最后的战争是对北欧人的,因为丹麦国王哥多福利的猝死而结束。征战的成功为查理赢得了威望,东方的阿拉伯人也对他表示友好,就连对他猜忌甚重的拜占庭也提议与他建立友好同盟关系。
799年,罗马人残酷地迫害里奥教皇,把他的眼睛挖出,舌头割掉,逼得他向国王寻求保护。查理亲自前往罗马,恢复教会秩序。为了报答查理,教皇里奥三世在公元800年的圣诞节,为查理国王举行了加冕礼,并授予他皇帝和奥古斯都的称号。
查理大帝时期,国王作为教会的保护者有很高的地位,教会还没有强大到凌驾于国王之上的地步。查理的辉煌也预示着中古文明的结束和新的中世纪文明的开始,从此,欧洲的历史进入了一个基督教会统一欧洲、王权虚弱和地方割据为特征的时期。
查理大帝建立的帝国消失了,教皇也失去了保护他的强人。在欧洲,只有德意志的国王是选出来的。公元962年,由查理旧帝国分出去的德意志境内终于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新王,奥托一世。教皇为他戴上了罗马帝国的皇冠,从此以后,无论何人登基为德王,在受教皇加冕后也兼任罗马帝国的最高元首,亦即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查理曼帝国瓦解,统一的王权不复存在,原来一直受到国王控制的主教开始寻求摆脱国王的控制,主教与国王矛盾的发展使得主教们有必要抬出教皇,来与世俗王权对抗,因而教皇的势力渐渐抬头。与此同时,基督教会开始世俗化,教会不仅占有大量的领地,还在国家范围内划分教区,广泛建立修道院。封建化的完成形成了政治分裂的格局,基督教会作为一个统一的力量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但是9--11世纪,许多教会和修道院在世俗君主的控制下,纪律松弛,妨碍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一场要求摆脱世俗控制、整肃教会的运动开始出现,这就是著名的克吕尼运动。
克吕尼修道院自910年成立之初,就提出了摆脱世俗控制的宗旨。他们一方面反对教会世俗化,反对神职人员结婚,主张严守戒条,过禁欲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反对世俗封建主控制教会,出卖教会职位,主张树立教皇的权威。11世纪初,意大利诸派系斗争的结果是同时出现了3个罗马主教,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应邀率兵进入罗马,废黜了3个教皇,而委任日耳曼籍的神父担任罗马主教。在被任命者两次均遭毒杀的情况下,一位克吕尼派的僧侣终于被亨利三世扶上了教皇宝座,即里奥九世(1049--1054年在位)。里奥九世改变过去枢机主教的人选限于罗马一地的传统,改变了罗马贵族控制罗马教会的局面,推行克吕尼派的信条和戒律,并提出了教会首脑由神职人员和信众选举的原则,为后来树立教皇的权威以及彻底摆脱世俗的控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亨利四世继位后,皇权相对薄弱,克吕尼派开始公开争夺皇帝对主教的续任权。1059年,教皇尼古拉二世主持召开的罗马宗教会议,规定了罗马教皇选举法规,首次赋予罗马枢机主教选举和决定教皇的权力,保持教皇独立于外部的干涉。1073年,觊觎教皇宝座已久的希尔德布兰(格列高利七世)终于登上了教皇的宝座,他连续发布了多项教皇敕令,整肃教会,宣扬教皇权力至上,把教权至上论推向一个高潮。
格列高利七世(1020--1085年)与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的斗争揭开了中世纪教皇与德意志皇帝争夺权力的200年斗争历史。1076年2月22日,教皇发出了开除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的法令,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亨利四世被迫向教皇屈服,专程前往阿尔卑斯山,静候前往奥格斯堡路径此地的教皇,并在教皇暂住的卡诺莎城堡外,隆冬之日赤足披毡站立3天,表示悔过。此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卡诺莎觐见”。亨利四世表面的真诚打动了教皇,1077年1月28日,教皇宣布赦免亨利四世的罪恶。1080年3月,教皇第二次把亨利四世逐出教门,废黜了他的皇位,但亨利四世羽翼已丰,同年6月把格列高利废黜,推举出另一个教皇克雷门三世,并且率兵进入意大利,获得克雷门三世的加冕。格列高利七世无奈之下引狼入室,邀请诺曼人进入罗马,给罗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后随诺曼人南撤,不久死去。
1122年,《沃姆斯教约》签订,暂时结束了长达40年的教皇与皇帝的斗争。1152年腓特烈继承皇位后,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政教斗争,这场斗争最后因腓特烈二世的去世而告终,并由此结束了教皇与德意志皇帝之间长达200年的政教斗争,德国从此陷入四分五裂之中。
在法国,皇权和教权同样经过了激烈的斗争,教皇大伤元气。直到1377年格列高利十一世率兵从海路进入罗马,平息意大利的内乱后在圣彼得大教堂再次举行加三重冠礼,宣布自己为正统的罗马教皇,从而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阿维尼翁之囚”的教皇期。
随着改革浪潮的兴起,欧洲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